多重因素影響 煤價季節性波動特征被削弱
已有人閱讀此文 - -[導語] 迎峰度夏接近尾聲,雖在“秋老虎”帶動下,下游電廠日耗出現回升,但整體來看,今夏需求端對煤價支撐力度有限,煤價的季節性波動幅度收窄成為常態。
港口煤價波動幅度收窄 價格重心仍有下移
據卓創監測,進入7月份以來,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主流平倉價格最高點出現于7月上旬,為595-600元/噸,最低點出現在近日為555-560元/噸;7-8月份主流平倉價格平均為577.67元/噸,較去年同期平均價格597.17元/噸下跌近20元/噸。
下游用戶延續高庫存策略
今年7月份以來,北方主流港口的煤炭庫存整體呈上漲態勢運行,截至8月14日秦皇島港煤炭庫存597.5萬噸,較6月底增加119.5萬噸,漲幅達到25%。用煤旺季港口庫存不降反升,主要原因在于下游用戶拉運積極性不高。在進入夏季用煤高峰之前,南方終端尤其電廠用戶多已將庫存補充至較高水平,7月中旬時全國統調電廠煤炭庫存已達到1.4億噸的高位,較6月底增加510萬噸,達到歷年夏天最高水平。這也就意味著在真正的用煤高峰到來之前,南方用戶庫存已達到高位水平,在傳統用煤旺季僅保持剛需拉運即可,長協保障下對市場煤的需求較為平淡,秦皇島港錨地船只長時間處于20艘以下的低位水平。
跨區域送電形勢良好 電力供應充足
今年4、5月份,南方局部地區來水情況并不理想,水力發電量分別出現9.2%、16.5%的同比下降,但進入6月份后隨來水情況改善,水力發電量增速轉負為正,西南地區等地區外送電增加,沿海地區用煤壓力相應減小。此外,西電東送的其他線路也紛紛發力,局部地區內陸電廠日耗持續在較低水平運行,今夏耗煤量有所下降。
據國家電網數據,今夏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內跨區跨省輸送電力創歷史新高,其中跨區最大輸送電力9208萬千瓦,較2019年最高值增加1411萬千瓦;跨省最大輸送電力8050萬千瓦,較2019年最高值增加684萬千瓦。另外,入夏以來,江蘇、湖北、山東等14個省級電網負荷38次創新高。截至7月底,東北、西北、西南3個區域電網累計發受電量同比增長;13個省級電網累計發受電量同比增長,其中甘肅、四川、西藏、新疆電網發受電量增幅超過5%。
進口煤仍為國內資源提供有效補充
據海關總署最新數據,2020年1-7月,全國累計煤炭進口量20009萬噸,同比增6.8%。盡管今年二季度以來我國對進口煤的管控力度日益嚴格,但整體來看,進口煤數量仍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同比增長,尤其6、7月份進口煤均出現超出預期的增加,這表明用煤旺季進口煤仍為國內用戶庫存高位運行出了一份力。受國際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全球范圍內動力煤下游需求不佳,國際煤價下跌明顯,而國內疫情管控較為理想,經濟恢復速度較快,大量進口煤流入國內市場。
整體來看,今年夏季煤價波動幅度仍有收窄,下半年用煤形勢或有好轉,但整體來看煤價出現急劇上漲或迅速下跌可能性也較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