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反駁“趁低價狂買俄羅斯原油”:合法能源交易不應被政治化
已有人閱讀此文 - -印度官方正面駁斥了近段時間以來西方媒體關于“印度正從俄羅斯狂買原油”的報道。印度石油和天然氣部5月4日發布聲明稱,最近有文章企圖對印度石油公司從俄羅斯購買原油的常規做法進行聳人聽聞的炒作,這是“利用偏頗的數據進行虛假敘事”,屬“進一步擾亂原已脆弱的全球石油市場的圖謀的一部分”。該部門強調,與印度自身的能源消費量相比,從俄羅斯購買的能源依然微不足道。“印度的合法能源交易不應被政治化,能源貿易并不在制裁范圍內。”
此事的起因是,自3月底開始,陸續有印度趁俄油出現史上最大折扣大肆采購的消息。近日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自2月下旬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印度的國有和私營煉油商已經購買了超過4000萬桶俄羅斯原油,這比2021年全年俄羅斯向印度的原油出口量還要高出20%。該知情人士稱,作為俄原油的少數剩余買家之一,印度正試圖以更大的折扣購買俄油:尋求以每桶70美元的價格采購,相比之下,全球基準布倫特原油的交易價格接近108美元。若俄羅斯同意價格要求,印度國有煉油商每月可能需要約1500萬桶原油。
印度石油和天然氣部在聲明中表示,印度的能源需求巨大,每天的原油消耗量約為500萬桶,煉油能力為250 MMTPA(百萬公噸每年)。為了確保能源安全供應,印度能源公司從世界上所有石油生產商手中進行采購。印度的前十大進口地大多位于西亞,近期,美國已成為印度的主要原油來源國,供應價值近130億美元的能源進口,在印度原油進口總量中占比近7.3%。
聲明稱,一些供應商的原油價格不斷上漲,致使印度采取了多元化采購。“過去幾年,印度能源公司一直在持續從俄羅斯采購能源。由于種種原因,每年的采購量會有所不同。”該部門認為,如果作為石油進口大國的印度現在突然撤回進口多元化策略,在一個已經受限的全球原油市場中只專注于剩余的供應商,這將導致進一步的市場波動和不穩定,繼而推高國際油價。
聲明指責一些基于未經證實消息源的媒體報道不負責任,最終只會為包括投機者在內的既得利益者服務,并建議“希望更好地了解不斷變化的能源形勢的記者們將注意力轉向世界其他地區,這些國家才是俄羅斯能源的主要消費國。”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費國,其中80%以上依賴進口。印度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去年其最大的石油供應來自中東產油國,還有大量來自美國和尼日利亞。
2月下旬俄烏局勢升級后,隨著美歐宣布多輪對俄制裁舉措,煉油商和獨立貿易商開始“自我制裁”,避險情緒升溫,俄羅斯烏拉爾原油較布倫特原油出現大幅折價。4月29日,普氏評估的俄羅斯烏拉爾原油價格為71.48美元/桶,即期布倫特原油價格為106.13美元/桶。而在2月23日,烏拉爾原油價格為90.72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價格為100.48美元/桶。
據大宗商品研究機構Kpler的數據,2021年,印度的石油進口總量中只有約2%來自俄羅斯。今年1月和2月,印度沒有從俄羅斯進口任何石油。但目前印度簽訂的烏拉爾石油合同量(約2600萬桶)超過了2021年全年的采購量,涵蓋3月至6月。
對于采購折扣俄油,印度官方人士曾多次回應。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4月初曾表示,“當油價上漲時,各國自然會進入市場并尋找有利的報價。”他補充稱,“我很確定,如果我們再等兩三個月,讓我們看看誰將是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的大買家,這份名單與之前的不會有太大區別。我懷疑,我們進入不了這份名單中的前十名。”印度石油部長哈迪普·辛格·普里稱,印度從俄羅斯購買的石油即使增加,也不到印度需求量的1%。
另據印度時報報道,該國財政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4月初表示,印度正以折扣價從俄羅斯購買原油,以確保其能源利益。“我們已經開始購買俄羅斯石油,并且已經購買了至少3到4天的供應……我們將把能源安全和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如果供應可以打折,為什么不買呢?”
印度“加碼”采購俄羅斯石油的舉動還引發了美國的不滿。
美國總統拜登4月11日與印度總理莫迪進行視頻會晤。按照白宮聲明,拜登希望印度配合美國及其西方盟友扼殺俄羅斯能源收入的行動,提出“不要在此時加量購買俄羅斯石油等商品”。根據白宮發言人在記者會上所說,拜登在會晤中告訴莫迪,美國會“幫助印度實現能源來源多樣化”,“總統同時表明,他認為加快或加量進口俄羅斯能源或其他商品不符合印度的利益”。
但印度政府沒有應和上述美方表態。
4月中旬,當再次被問及俄油采購時,蘇杰生反駁稱,印度一個月內從俄羅斯購買的石油總量可能少于歐洲一個下午的采購量。
第三方機構芬蘭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俄烏沖突爆發的兩個月后,俄羅斯化石燃料的最大買家是德國。此外,美國從俄羅斯采購的化石燃料進口量多于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