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多能融合推動能化高質量發展
已有人閱讀此文 - -10月13日,碳中和目標下的能源化工高質量發展論壇在陜西榆林舉行。業內院士、專家及園區、企業負責人圍繞“創新引領 主動轉型”主題深入交流,探索榆林能源化工轉型新路徑。通過多能融合實現能源化工創新發展成為共識。
“‘雙碳’戰略給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帶來挑戰,但更多的還是機遇。”陜西省政府原副省長、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李金柱說,要堅定信心,發揮優勢,做大做強能源供應基地,未來陜北能源化工基地能源生產總量將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8,不斷增加市場話語權;做好做優綠色能源基地,推進傳統能源綠色開發利用,盡可能拉長產業鏈,發展新能源和多能互補,減少碳排放;做新做實低碳產業示范基地,創新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打造氫能生產利用產業鏈,推動碳匯產業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劉中民認為,在“雙碳”目標下化石能源低碳轉化仍有出路,需要用新理念重新審視傳統過程,重構能源工業體系。他建議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實現跨領域耦合發展,推進多能融合技術體系突破,比如綠氫與煤化工耦合,煤化工與石油化工融合,鋼鐵、水泥與化工融合;以創建榆林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為契機,推動榆林成為西部高碳地區低碳轉型發展的典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所長張鎖江表示,在我國碳排放主要來源中,工業過程是重中之重。鋼鐵、有色、建材、化工這些高排碳行業都可通過技術創新,開發重大變革性技術,制定碳減排技術路線圖。比如鋼鐵行業可集中攻關富氧燃燒、合成氣冶金技術、氫冶金技術等,將高能效綠氫作為還原劑,代替傳統的煉鐵工藝,年可減排二氧化碳8.2億噸。
榆林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榆林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張守華在致辭時說,榆林堅持將創新作為引領能源發展的第一動力,實施“三轉三補”戰略,即資源開發由“三個轉化”向保障國家綜合能源供給安全轉變,產業體系由能化主導向多元融合多極支撐轉變,發展動力由資源驅動向科技引領創新驅動轉變,以資源稟賦和應用場景優勢補區位劣勢,以政策資金優勢補創新劣勢,以產業規模優勢補產業單一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