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概念股強勢走高
已有人閱讀此文 - -12月第一天,證券市場上氫能概念股實現“開門紅”,致遠新能、美錦能源等多只個股漲停。
事實上,近一段時期,在利好政策支撐下,氫能概念股表現一直很強勁。11月份,氫能源指數上漲12.34%,而同一時期的上證指數與深圳成指僅分別上漲4.67%和2.38%。
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到2050年,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超過10%,產業鏈年產值達到12萬億元,產業前景廣闊。作為氫能風口的“局中人”,能源化工企業也有望從中分得一杯羹。
頂層設計呼之欲出
資本市場對氫能的看好,離不開近期政策端的頻頻發力。
據了解,11月2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指出,深入實施清潔柴油車(機)行動,全國基本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有序推廣清潔能源汽車。
10月26日,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指出,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逐步降低傳統燃油汽車在新車產銷和汽車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車輛電動化替代,推廣氫燃料、液化天然氣動力重型貨運車輛。
10月24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推動加氫站建設;統籌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推進可再生能源制氫等低碳前沿技術攻關;加強氫能生產、儲存、應用關鍵技術研發、示范和規模化應用。
除了國家層面政策的支持,地方上也是頻頻發力。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北京、河北、四川、山東、內蒙古等29個省區市出臺了涉及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超過50多個城市發布了氫能政策,從產業規模、企業數量、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等方面明確階段目標,我國氫能產業發展正步入快車道。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驅動下,氫能地位逐步提升。燃料電池示范應用政策啟動后,對氫能產業頂層設計推出的預期也持續升溫。在政策激勵下,氫能產業化節奏有望提速,市場對未來氫能應用場景的預期也更加明確。
企業加碼布局產業鏈
在利好政策的帶動下,氫能全產業鏈一片火熱,國內企業紛紛布局氫領域。
11月30日,中國石化在北京、烏魯木齊、新疆庫車三地舉行云啟動儀式,宣布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綠氫示范項目——中國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正式啟動建設。這是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綠氫生產項目,投產后年產綠氫可達2萬噸。
10月27日,主營焦化業務的美錦能源發布公告稱,近日與昇輝科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氫氣的制儲運加、可再生氫能供應鏈、氫動力核心裝備、氫能關鍵零部件制造、氫能源車輛運營推廣、碳資產運營管理等開展深度合作。受此影響,11月美錦能源股價上漲超過20%。
在過去的1個月里,北向資金大舉加倉已經成立專門氫能事業部的陽光電源和有專門氫能源設備相關業務的先導智能。林洋能源、新奧股份、安泰科技等有氫能源相關布局的個股也被北向資金大額買入。
此外,證券機構也已經展開氫領域相關調研。從調研情況看,機構對上市公司產品在氫能源領域應用的可能性也較為關注。11月吸引超90家機構進行調研的江蘇神通,調研者詢問其閥門產品在氫能源領域市場地位如何;工業氣體龍頭金宏氣體也被問及可能參與氫能產業鏈哪些環節。
風口來臨化企受益
在“雙碳”目標與政策指導下,氫能發展前景一片向好,相關企業有望分得一杯羹。
業內人士認為,燃料電池系統的迅速發展,將成為整個氫能源產業鏈的一大增長點。
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規劃,到202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10萬輛左右,加氫站數量達到1000座以上;到203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左右,加氫站數量達到5000座以上。而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國累計僅建成146座加氫站,其中有136座已投入運營,待運營的有10座。
東莞證券認為,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技術路線之一,近年來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產業鏈主要企業的盈利狀況有望逐步改善,市場關注度也將逐步提升。
同時,東莞證券指出,雖然目前我國燃料電池汽車尚處于商業化初期階段,但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已逐步形成技術積淀。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的關鍵自主技術正加快突破,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程度亦不斷提高。今年國家設立了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示范城市群,未來推廣區域和規模將不斷擴展,市場潛力大。建議重點關注氫燃料電池產業鏈核心環節的投資機會,標的主要包括:進軍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的億華通-U、濰柴動力、大洋電機、雄韜股份,深耕關鍵零部件膜電極領域的道氏技術,以及車用氫能產業鏈的核心標的如美錦能源、濱化股份、厚普股份、中材科技、鴻達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