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一日跌近300點,悄無聲息
已有人閱讀此文 - -股市“跳水”聲中,人民幣的大跌難得沒有獲得太多關注。北京時間7月27日,受股市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在岸、離岸人民幣日內對美元跌幅一度高達近300點。離岸人民幣下跌約0.7%,一度跌破6.52關口,為4月19日以來首次。
北京時間7月28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4929,調貶195個基點。離岸、在岸人民幣同日開盤價報6.5243與6.5094。
人民幣急跌,美元走勢在預期內
本周以來,人民幣匯率持續下行,26日跌幅擴大,人民幣對美元收盤大跌逾210點至6.504,創逾三個月新低。
FXTM富拓首席中文分析師楊傲正對記者表示,股債避險情緒升溫導致市場對中國經濟復蘇預期出現變化,人民幣/美元近期出現近300點的跌幅,目前跌至6.5270水平附近回順。短期內人民幣或仍將呈現小幅波動,但相信在資本市場形勢回暖下,加上中美利差的優勢和中國經濟有望延續反彈復蘇,人民幣的匯價形勢可控,預料在6.57-6.6區間附近會獲得支持并延續區間橫行格局。
“實際上人民幣自身已具有下行壓力”,楊傲正解釋,“雖然貿易順差和中美利率差從去年至今一直支持人民幣匯價上漲,但國內的通脹水平一直維持較低區間,這反映人民幣目前的補跌更符合國內經濟形勢需要。”
在他看來,整體形勢上,人民幣并沒有長期的貶值壓力。6月份人民幣匯價下跌雖然中斷了連續兩個月的漲勢,但6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持續回升至2,382億元的水平,人民幣跨境收付款占全部涉外收付款的比重也回升至42.49%,這兩者都創下今年1月以來的歷史次高,反映人民幣交易和結算需求正在不斷擴張,中國此前提出的在浦東新區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也印證了這一需求。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Tony Sycamore認為,資金流出的壓力持續沖擊匯率。“7月27日,'茅指數'仍被拋售,茅臺、恒瑞醫藥、片仔癀等‘大白馬’都在資金凈流出榜前二十之列。 北向資金26日單邊凈賣出128.02億元,單日凈賣出額同樣創下近1年新高,27日資金繼續凈流出超40億元。兩日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出近170億元。與此同時,8月上市公司紅利匯出季臨近,也可能從情緒上打擊了人民幣,由此對匯率構成一定的壓力。7月28日,美元/人民幣仍交投于6.5以上。”
荷蘭國際集團(ING)分析師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會否下調,或大幅下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今年4月,IMF預測中國經濟將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增長8.4%和5.6%。但近幾周投資組合流向新興市場的資金發生逆轉,或將成為在近期支撐美元的另一個因素。
當地時間7月27日,IMF在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下稱展望)中下調今年亞洲新興市場增長預期1.1%至7.5%,同時將中國今年增長預期下調0.3%至9.5%。
反觀美元指數,整體而言,當下的走強似乎并不明顯,而在美聯儲會議期間,其逐步下滑,失守92.5,7月28日開盤價報92.481。
“美元指數近期在93水平附近遇阻回落,主要原因是市場大致已消化了6月美聯儲會議意外放鷹的定調”,楊傲正說,“美元指數目前已計入2023年底前將可加息兩次的預期。但在接下來的短時間內,美聯儲系列發言與舉措都導致美元指數近期維持橫行整固格局。”
Bannockburn Global Forex首席策略師Marc Chandler則認為,美元和利率表現與人們在避險環境中的預期一致。“美元指數在上周中期出現關鍵逆轉,觸及3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93.20),之后又重回低值。整體看,美元似乎還在追隨美國短期利率,前者基本基調仍是建設性的,逢低買入似乎強于逢高賣出壓力。“
“整體而言,美元指數并不強”,Tony Sycamore稱,“美元周二漲向三個半月高位的升勢暫停,本周二,在FOMC會議召開前美元指數下跌0.2%,至2天低點。隨著美聯儲政策會議召開,風險偏好普遍受到抑制。對于此次會議,市場預期沒有任何政策方面的改變(或可能很快改變的暗示),所以我們懷疑美元在會議之前的整體波動性可能保持在低位。”
楊傲正指出,雖然過去一個月美國的通脹明顯上揚,但就業市場和經濟活動的反彈形勢仍未展現出平穩向上的局面,加上疫情仍有反彈風險,美聯儲相信在7月的利率決議也不會過分調整近期的鴿派論調,美元指數或有小幅回調的可能。“相信只有美聯儲在決議中釋出新的縮債時間表或線索,市場才會有所驚喜而追捧美元進一步向上突破。“
“隨著7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的召開,我們不指望美元交叉盤有任何有意義的變動”,ING 報告指出,“相反,投資者將堅持觀望態度。鑒于FOMC存在溫和鷹派傾向的風險,市場傾向于溫和買入美元。”
“CFTC數據顯示,10國集團(G10)的投機性外匯倉位于上周發生了重大變化。除瑞士法郎外的所有G10貨幣(盡管瑞士法郎的倉位數據不是很可靠)均出現凈倉位減少,而且在許多情況下,未平倉利率的降幅相當大”,ING報告強調,“從而致使美元對G10貨幣的總倉位自2020年3月以來首次小幅進入凈多頭區域。這顯然是一個信號,表明美聯儲在近期基調轉變后的鷹派預期,以及通貨再膨脹交易的普遍解除,推動了美元人氣的復蘇。”
安本標準投資管理亞洲主權債券主管Kenneth Akintewe表示,總體而言,其對沽空美元的風險較為謹慎,但把握間歇出現的市場避險現象,選擇性對韓元、人民幣、盧比及馬來西亞令吉等貨幣建立中長期持倉。
債市長期不會受影響
股市波動同樣蔓延至中國國內債市。10年期國債收益率于7月27日上升4個基點至2.92%,創2020年11月以來的最大跌幅。此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今年累計下跌約23個基點,由此,周二的拋售實屬罕見。
但在分析師眼里,中國債券市場不會受到任何太大的長期影響,中國債券或許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經受住全球系統性事件影響的主要債券。
楊傲正表示,從債券市場看,6月份人民幣的下跌并沒有中斷外資流入買進中國國債的趨勢,外資持有中國債券在6月上升1.8%,達到659億人民幣,中美債十年期收益率更進一步擴闊163基點,都反映了人民幣資產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吸引力正在不斷擴大。
“近期的事件應該不會對人民幣或債券產生任何長期影響”,Alpine Macro的首席新興市場和中國策略師Wang Yan說,“中國沒有實施大規模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與美國龐大的財政赤字和經常賬戶赤字相比,人民幣的基本面是穩健的。”
國際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各國央行人民幣儲備占流入中國國債資金的60%,為去年流入的三分之一。
“中國債市方面,鑒于中國國債將于今年10月開始被納入富時世界政府債券指數,我們預期資本有望繼續大量流入”,Kenneth Akintewe補充,“中國政府債券市場評級為A+,10年期收益率達到3% ,因此相對風險回報頗具吸引力。在全球市場內,中國債市及貨幣波動性較低。此外,外資持股比例為3.5%,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作用。”
國家外匯局在7月23日會議中表示,境外投資者今后還將繼續投資中國債券,未來外債的增長仍主要以此類資金為主。6月末,國內債券托管量中外資占比3.1%,未來提升的空間比較大。外資增持境內債券的步伐將會更加穩健,并以長期投資和多元化資產配置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