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硬派”萊希當選伊朗總統 原油期貨連續第四周上漲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伊朗強硬派候選人萊希在總統大選中贏得壓倒性勝利后,當地時間6月20日,西方官員警告德黑蘭,旨在恢復伊核協議的維也納談判不能無限期地持續下去。當天,伊朗核問題聯委會相關方在維也納結束第六輪談判,并宣布隨后休會十天左右,以讓各方代表返回本國進行磋商。
自今年4月6日以來,為了讓美國和伊朗恢復遵守伊核協議,伊朗核問題聯委會相關方一直在維也納進行談判,各方原本都期望在伊朗大選前達成一致,但這一希望現已徹底落空。2018年5月,美國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隨后重啟并新增一系列對伊制裁措施。作為回應,伊朗也決定停止履行部分伊核協議條款。
在6月18日舉行的伊朗總統選舉中,強硬派候選人、司法總監易卜拉欣·萊希以62%的絕對優勢獲得勝利。伊朗現任總統魯哈尼已對他表示祝賀,并對外表示,自己的團隊已經準備好向繼任者提供任何的幫助和合作。按照伊朗法律,萊希將在今年8月正式任職。
在勝選之后,萊希表示,自己上臺后將盡全力解決伊朗問題,尤其是在民生方面的問題。他還強調,將努力讓民眾對未來更有希望,提升公眾對政府的信任。萊希一直以對美強硬著稱,并于2019年因所謂“侵犯人權行為”而受到美國制裁。
寧夏大學阿拉伯學院院長李紹先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此次伊朗總統選舉事關重大,對最高領袖接班人和伊朗未來的走向都有重要影響。“最高領袖年事已高,且多年來一直被健康問題困擾,解決接班人問題迫在眉睫。”李紹先稱,萊希在當選總統后,未來極可能成為哈梅內伊接班人。
此次大選正值伊朗和其他伊核問題大國為防止伊核協議破產而談判的關鍵階段。在魯哈尼的領導下,2015年7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達成了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社會解除對伊制裁。萊希的勝選是否會在談判的沖刺階段帶來新的變數成為焦點。
6月19日,伊朗外長扎里夫受訪時表示,伊核協議有望在魯哈尼政府剩余任期內恢復。他說,伊朗和美國正以某種方式就協議達成共識,但尚未達到理想狀態,不過他對談判表示樂觀,稱協議甚至有可能在新任總統8月就職前就達成。
伊朗政府多次對外表示,伊朗總統大選的結果不會改變其在維也納談判中的立場。伊朗政府發言人阿里·拉比埃6月8日說,伊朗的核政策由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決定,新政府將遵循4月以來在維也納談判中的一貫政策。
隨著維也納談判進入休會階段,各方的焦點將轉向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臨時監督技術協議能否再次延期。伊朗自2月23日起開始中止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但在此之前伊朗與IAEA達成了一項為期3個月的臨時技術協議,并隨后再延期1個月,至6月24日。
6月18日,伊朗副外長阿巴斯·阿拉克奇和IAEA總干事格羅西在奧地利舉行了會談,圍繞“伊核協議談判的最新進展和IAEA在此過程中可能提供的幫助”進行了討論。格羅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尚未收到伊朗關于延長當前臨時技術協議的答復。
維也納會談剩下5個敏感問題
6月20日,伊核協議相關方在維也納舉行了第六輪會談的最后一次會議,討論各方全面恢復履行伊核協議以及美國解除對伊制裁等相關事宜。伊朗代表團團長、伊朗副外長阿拉格齊在會議上表示,現在離達成協議“更近了一步”,盡管不能保證,但還是希望能在下一輪談判中達成協議。
其他方代表團團長也肯定了近期所取得的進展,并強調各方要以建設性的方式參與會談,為達成協議創造條件。
俄羅斯駐聯合國代表米哈伊爾·烏里揚諾夫表示,第六輪會談取得了積極結果,幾乎就最終協議草案的所有條款都取得了進一步的進展,包括涉及制裁和落實方案的條款。他說,“現在僅剩5個敏感問題需要各方領導人做出政治決定”。
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何塞普·博雷爾稱,在伊朗大選之后,伊朗和伊核問題國家仍然可以就恢復履行伊核協議達成一致,雖然時間已經所剩不多。他說,各方已經“非常接近”達成一項協議,不僅可以使中東更安全,還讓數百萬受到石油和金融制裁打擊的伊朗人獲得解脫。
各方都認為,伊朗總統大選的結果不會改變伊朗在會談中的政策立場。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杰克·沙利文表示,在伊核問題上,最終拍板的人是哈梅內伊,無論選舉前后,都要看他的決定。
對于談判的進展,沙利文表示,目前,距離達成一項協議“還有一段距離”,雙方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還存在分歧,包括制裁和伊朗必須遵守的承諾。此外,他拒絕回答是否會解除特朗普政府對萊希實施的制裁。
伊朗國內親美勢力受到極大打擊
對于如何與一位被美國制裁的國家領導人打交道,西方國家政府可能將感到頭疼。
李紹先指出,“新政府上臺后,伊朗對美國及西方的立場將更加強硬。”
萊希1960年出生在伊朗什葉派圣城馬什哈德,是伊朗保守派人士,宗教神職人員。他于1980年進入伊朗司法系統工作,2014年被任命為伊朗總檢察長,2016年成為伊朗最大的慈善基金會主席,2019年擔任伊朗司法總監。在上一屆2017年的總統大選中,他在保守派支持下參選,但最終敗給魯哈尼。
在萊希領導下,美伊關系將何去何從?李紹先認為,目前,圍繞恢復伊核協議的維也納會談已接近尾聲,美將取消絕大多數與伊核相關的制裁,因此伊新總統上臺后,伊美關系總體將有所緩和,伊朗面臨的內外困境也將有所改善,但雙方總體敵對態勢不會發生實質性改變。
李紹先強調,在萊希就任總統后,伊朗外交政策不會有大的變化,將繼續維持幾大支柱,包括:整體“東向”、恢復伊核協議、保持和擴大地區影響力,以及對美強硬。
“經過特朗普4年對伊的高壓,伊國內親美勢力受到極大打擊,而由于歐洲國家并未采取實際舉措助伊脫困,伊高層對歐洲幻想破滅。”李紹先說,種種跡象顯示,2019年以來原本在“向西”“向東”中猶豫不決的伊朗高層終于選擇了“向東看”。
但與此同時,李紹先認為,伊朗對美不會“戲劇性秀肌肉”,會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沖突。隨著伊朗保持和擴大地區影響力,美軍將在伊拉克、敘利亞更難待下去。
6月18日,伊朗駐華大使克沙瓦爾茲扎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不論誰當選新一任總統,中伊關系都將進一步加強。“中伊關系經歷了不同時期、不同政府的考驗,而且一直在不斷加深。不久前,我們簽署了25年合作路線圖,為未來的合作指明了方向。兩國是全面戰略合作伙伴,未來,中伊關系將繼續走深走實。”
6月21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方對萊希先生當選伊朗新一任總統表示祝賀。中伊是全面戰略伙伴,中方高度重視發展中伊關系,愿同伊方攜手努力,以今年兩國建交50周年為契機,推動中伊關系邁上新臺階。
維也納會談或在萊希上臺前沖關
荷蘭國際集團大宗商品策略主管沃倫·帕特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考慮到萊希目前仍在美國制裁之下,他的當選可能會使維也納談判復雜化。不過,雖然達成協議的時間可能比最初預期的要長一些,但伊朗似乎仍然希望在萊希8月上任前達成協議。
“我認為,目前市場已經基本消化了伊朗石油最終將重返市場的情況,因此,假設沒有大的意外,我認為,(維也納會談)對油價的影響將更加有限。”帕特森說。
不過,李紹先認為,恢復核協議的協議越來越可能在萊希就職后簽署,這主要是因為雙方互不信任。“一方面,伊朗擔心美國再出現反復,比如特朗普上臺后單方面退出協議,雙方對于如何保證美國不變還沒有談攏;另一方面,美方也擔心伊朗新政府將來不買賬。”
在競選期間,萊希曾表示,如果有利于伊朗民眾的利益,他將繼續支持談判。
與維也納會談相比,帕特森指出,未來幾周更大的潛在價格驅動因素是7月1日OPEC+開會時對生產政策采取的措施。“鑒于當前的交易形勢,該集團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它們更積極地增加產量。”
上周,原油期貨連續第四周周線上漲,兩大指標合約周漲幅都在1.1%左右。此前,OPEC消息人士稱,盡管油價上漲,但該組織預計今年美國石油產量增長有限。本周,油價繼續上行。北京時間6月21日14時,布蘭特原油上漲0.19美元,每桶報73.70美元,漲幅0.25%。美國原油上漲0.23美元,至每桶71.51美元,漲幅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