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限塑令”來襲!蕭山今后菜場買菜也要自己買塑料袋了?
已有人閱讀此文 - -我們換袋子了,之前的塑料袋都不讓用了,換了這種環保塑料袋,價格稍微貴一點。”5月25日下午,在江寺橋農貿市場,一位商戶告訴記者。這里說的環保塑料袋,是指可降解塑料袋。
最近,在不少市民還未察覺的時候,一場史上最嚴“限塑令”已經覆蓋全區的農貿市場。
農貿市場全面“禁限塑”分批次開展
今年1月份,全區開始實施限塑令。5天前,我區召開農貿市場“禁限塑”工作推進會,明確開展全區農貿市場限制使用塑料購物袋集中治理行動的目標,即通過使用、替代品推廣為核心的農貿市場塑料購物袋管理機制,確保第一批通過“五化”驗收和第二批正在“五化”改造的農貿市場在5月10日前、全區農貿市場在6月底前,全面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推廣使用生物降解塑料購物袋,推廣使用菜籃子、布袋子;第一批通過“五化”驗收和第二批正在“五化”改造的農貿市場以及城區農貿市場在6月底前全面推行銷售、使用可降解塑料。
記者先后走訪幾家城區農貿市場,發現超薄塑料袋已經很少見,但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率也不高。“今年年初,我們市場就收到了限塑令的通知,組織人員多次對商戶使用的塑料袋進行檢查,對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沒收銷毀了幾批,第一批足有23公斤。”西門農貿市場的工作人員說:“嚴厲打擊下,市場里現在已經看不到這種超薄塑料袋了。”
西門農貿市場有一個環保袋銷售點,里面銷售的是可降解塑料袋,50個為一包,價格為16.5元。而在江寺橋農貿市場的環保袋銷售點,工作人員表示100個環保塑料袋,價格僅為3-5元。塑料袋因其品質不同,價格也差異較大。這兩家都是普通城區農貿市場,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的壓力還沒有明顯傳到,商戶們使用的大多是花花綠綠的塑料袋,從市場統一購買可降解塑料袋的不多。西門菜場的工作人員表示,“雖然說市場對可降解塑料袋都是平進平出,但我們不能去強制商戶使用市場統一購銷的袋子,只能說是提倡建議。我們也在爭取找到平價替代品,降低經營戶的成本。”
市北農貿市場經過重建后,正在創建成為第二批省“五化”市場。走進市北農貿市場,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的氛圍。全部80多個經營戶都掛上了可降解塑料袋,由市場方統一購銷,50個為一包,按大中小型號,價格分別為4、5、6元。
六項管理制度 市場舉辦者、商戶、消費者共同參與
全面限塑要如何實現?需要制度保障。在農貿市場“禁限塑”工作推進會上,60余家市場方統一簽訂了《農貿市場塑料污染治理責任書》,承諾將落實主體責任,執行好自主承諾制度、信用懲戒制度、塑料購物袋集中采購制度、塑料購物袋購銷臺賬制度、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塑料購物袋替代品推廣使用制度等六項制度。
目前,城區各農貿市場基本都完成了自主承諾制度,即市場舉辦者引導場內經營戶作出自主承諾,承諾內容包括不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推廣使用生物降解塑料購物袋。
六項制度中,商戶和市民較為關注的是信用懲戒和有償使用制度。信用懲戒制度,即市場舉辦者應在市場管理制度中增加限塑要求,通過納入經營戶信用獎懲指標、攤位租賃合同中增加落實限塑條款,壓實經營戶的責任;對屢教不改的經營戶,市場舉辦者可按照承諾書內容、攤位租賃合同的有關約定,采取相應懲戒措施,或者解除攤位租賃合同。有償使用制度,即市場內應設置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的告知提示,依法明碼標價,不得向消費者無償提供使用。
“限塑的推行,需要全體市民的參與。”區市場監管局的工作人員表示,六項制度中,最關鍵的一點其實是推動市民觀念的轉變。在建立塑料購物袋替代品推廣使用制度中,我區鼓勵農貿市場內設置菜籃子、布袋子推廣專區,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引導經營戶和消費者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的環保觀念。
推進難 阻力在哪?
“10年前,我們市場也曾經大力推行過限塑,但是失敗了。”市北農貿市場的管理人員施經理告訴記者,“看起來是件小事,但推行起來難度不小,需要多方配合、全社會參與。”
阻礙在哪?記者走訪中發現,越“環保”的塑料袋越貴。“可降解的塑料袋單價很高,有這個生產資質的廠家不多,產量相對不足。”施經理告訴記者,自今年四月份,全省開始大力推行“限塑令”起,需求大增,市北農貿市場批發的可降解塑料袋均明顯漲價,三種型號、每一刀漲了一塊錢,平均每個購物袋漲了2分錢。
除了在市場處統一購買,商戶們原本的塑料袋從哪來?西門菜場的一位商戶說:“市場門口,以前每天早上會有人推著電動車來賣塑料袋,很便宜的,一個塑料袋可能一分錢不到。”塑料袋更環保,也更貴了。對于商戶來說,這可能不算是個好消息。
讓消費者承擔這筆費用能行嗎?在蕭山大潤發、盒馬鮮生等商超中,塑料袋有償使用推進得很順利,雖然消費者普遍評價塑料袋貴且脆,但并不耽誤他們為此買單。反觀農貿市場推行塑料袋有償制,遇到了很明顯的阻礙。
“我買了幾十年菜了,頭一回聽說塑料袋要花錢。”在記者隨機采訪中,絕大多數的市民都對有償制表示強烈不滿。施經理說:“菜市場和商場不同,人情味比較重,平時買菜都要抹個零頭的,突然說塑料袋要花錢提供,市民情感上肯定接受不了。”
和零售農貿市場相比,批發市場也面臨著更大的阻力。由于當前可降解塑料袋產品還不成熟,表現出韌性不夠、易破碎的特點,無法滿足批發市場的重量要求,在實際體驗中并不理想,推行下去很難。不過,區市場監管局的工作人員表示,考慮到實際困難,對農貿市場的限塑要求其實比商超已經降低了不少。
“我們在努力對接生產廠家,希望能綜合對比、遴選出好的產品,供大家選擇。”西門農貿市場的管理人員說:“當然,我們也希望限塑的風氣能從農貿市場推開至全社會,讓更多市民主動參與,養成布袋子、菜籃子購物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