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能源規劃出臺:非化石發電量占比將達39%,穩油增氣煤炭托底保
已有人閱讀此文 - -“十四五”期間的中國能源產業,低碳轉型進程將繼續穩步推進,大力發展風光等非化石能源,同時強調多能互補來確保能源安全。
3月22日,國家能源局和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稱兩部門)聯合下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下稱《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期間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的方向與路線。
不管是從政策面,還是產業發展現狀來看,非化石燃料仍將是未來能源產業發展的絕對重點,風電與太陽能發電繼續領銜能源轉型。而對于化石燃料來說,要繼續發揮好煤炭、煤電在綠色低碳轉型中的支撐作用,著力提升國內油氣生產水平。
多能互補確保能源安全
相較于此前發布的文件,“十四五”時期能源規劃的名稱強調“現代能源體系”,這也反映了新階段發展形勢和發展要求的變化。
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以答記者問形式解釋稱,從全球發展大趨勢來看,世界能源加速轉型,能源生產逐步向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轉變,全球能源發展呈現出明顯的低碳化、智能化、多元化和多極化趨勢;中國要加快構建的,就是順應世界大趨勢、大方向的“現代能源體系”。
在全球低碳轉型浪潮不斷推進、地緣政治沖突時有發生、主要能源價格大幅起落的大背景下,確保能源的穩定安全供應成為各國努力的重要方向。
2021年下半年,國內經濟持續穩定恢復,能源消費超預期增長,部分地區煤炭、電力供應出現時段性緊張。而在全球范圍內,由于能源需求的回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價格普遍大幅上漲,歐洲、北美等多地相繼出現能源供應緊張的形勢。
國家能源局上述負責人表示,保障安全是能源發展的首要任務。“十四五”期間,中國能源消費仍將剛性增長,能源保供的壓力持續存在,將堅持“立足國內、補齊短板、多元保障、強化儲備”的原則,以保障安全為前提構建現代能源體系,加強能源自主供給能力建設,確保能源供需形勢總體平穩有序。
風光領銜新能源發展
兩部門并未對風電與光伏產業設限,但根據非化石能源發展的目標來看,風電與光伏還將繼續迎來大規模的發展。
《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發電裝機總容量將達到約30億千瓦,較“十三五”末期增長36.36%;同期,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將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量比重達到39%左右。
2021年3月,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李創軍介紹稱,到“十四五”末,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將超過50%。這意味著,到2025年底,包括風電、光伏、水電等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總裝機量將超過15億千瓦。
《規劃》提出,要全面推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多能互補清潔能源基地的建設。
在水電基地建設方面,《規劃》提出要堅持生態優先、適度開發;在核電方面則強調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推動沿海核電項目建設。到2025年,常規水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8億千瓦左右,較“十三五”末增長11.8%;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7000萬千瓦,較2020年底提升40%。
由此可見,作為除水電以外占比最高的可再生能源,風電與太陽能發電將成為推動非化石能源裝機增長的主力軍。從各地的政策規劃以及投資動向來看,風電與光伏的增長空間也已經被進一步打開。
在光伏產業方面,自2021年以來的投資熱情就呈現出空前的高漲,數千億資金投向光伏制造環節,2022年以來更是不斷涌現百億級別的投資項目。
據國泰君安證券統計,“十四五”期間,全國海上風電總規劃已經超過100吉瓦。伴隨著海上風機價格的不斷下探及施工成本的逐漸降低,海上風電的爆發性增長即將到來。
煤炭托底、穩油增氣
除了擴大清潔能源供給做好增量部分以外,作為存量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要發揮好壓艙石和能源支撐的作用,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持續穩步推進。
兩部門并未對煤炭生產和消費提出具體量化的約束條件,而是強調煤炭安全托底保障的功能,同時要嚴控煤炭消費增長。
《規劃》提出,要優化煤炭產能布局,建設五大煤炭供應保障基地,完善煤炭跨區域運輸通道和集疏運體系,增強煤炭跨區域供應保障能力。
在電力系統運行方面,兩部門提出要發揮煤電支撐性調節性作用,統籌電力保供和減污降碳,合理建設先進煤電,保持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必需的合理裕度,同時推動電力系統向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進。
在石油和天然氣產業方面,《規劃》提出要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同時兼顧常規油氣和非常規油氣,海上、陸地資源并重,力爭在2022年石油產量回升至2億噸并實現較長時期穩產,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力爭在2025年達到2300億立方米以上。為提升天然氣儲備和調節能力,地下儲氣庫、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等設施建設還要繼續統籌推進。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中國的原油產量在2016年跌破2億噸大關,并連續三年產量下滑。2019年起,國內原油產量企穩回升,到2021年已經達到1.99億噸的水平。天然氣產量方面,國內產量連續多年快速增長,到2021年已經達到2075.8億立方米。
中國具有“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特點,“十三五”能源規劃提出,要加快發展石油替代工業,加強煤制油氣等戰略技術儲備,穩妥推進煤制燃料和煤制烯烴等升級示范。到“十四五”期間,《規劃》提出要做好煤制油氣戰略基地規劃布局和管控,在統籌考慮環境承載能力等前提下,穩妥推進已列入規劃項目的有序實施,研究內蒙古鄂爾多斯、陜西榆林、山西晉北等地的煤制油氣戰略基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