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S示范項目急需政策支持
已有人閱讀此文 - -在我國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大背景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認為,我國CCUS示范項目整體規模較小且運行成本高,急需政策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孔凡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我國CCUS項目整體處于工業示范階段,僅靠企業自身驅動,短時間內難以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建議加大CCUS技術研發應用和產業化發展政策支持。一是盡快把CCUS納入碳交易市場,明確企業的碳排放權和碳交易價格,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收益。二是將CCUS納入國家重大低碳技術范疇,探索設立CCUS技術專項扶持資金。三是參考新能源產業發展路徑,制定相關財稅優惠政策,推動CCUS規模化部署和商業化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首席顧問劉紅光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CCUS技術是我國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重要技術路徑。他建議建立CCUS示范項目發展基金,加快技術研發,尤其是對于海上CCUS示范項目建設給予更大的直接財政支持;建立并完善CCUS財稅支持政策,給予CCUS項目專用設備投資額抵免優惠,更新《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將CCUS產業鏈專用設備納入優惠范圍;完善CCUS商業化模式,推動CCUS進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調動企業積極參與。此外,他還建議有關部門建立CCUS項目地方審批與監管體系,為即將開展的大規模示范項目創造有利條件。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永生就“加快CCUS產業鏈發展”提交了提案。他表示,我國CCUS正處于工業化示范階段,與國際整體發展水平相當,但部分關鍵技術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不同地區陸上封存潛力差異較大,且成本較高,急需加快發展步伐,形成有效的產業化規模化經濟利用。為此,他提出要加強CCUS產業頂層設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CCUS產業鏈示范及商業化應用,加快CCUS管網規劃布局和集群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財稅激勵政策和法律法規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天津市委會副主委蔡慶鋒提交了“建議探索制定我國CCUS產業稅收優惠和補貼激勵政策”提案。“要在碳中和目標下,充分考慮產業格局和重點排放行業的排放路徑,重點從減排需求出發,研判不同行業的碳捕集與封存和直接空氣捕集的技術減排貢獻,有針對性地出臺CCUS鼓勵政策。”在蔡慶鋒看來,要允許發電、鋼鐵、水泥、化工等高排放行業對提高采收率(EOR)、地質封存項目提供稅收抵扣,按照捕獲與封存的碳氧化物數量計算一個抵免額,允許納稅人從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中進行抵免。同時,要確定價格保證機制,適時調整市場價格和合同價格的波動。鑒于CCUS項目所需設備專業性強,前期投資大,他建議可對促進開展大規模的CCUS示范與產業化集群建設相關的裝置設備采購和改造升級予以專項資金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