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PP行業重要事件回顧
已有人閱讀此文 - -1、美國遭遇極寒天氣,國內出口窗口打開
2月份,美國經歷了極為罕見的惡劣天氣,導致得州PP裝置面臨全面關停,美金市場價格隨之水漲船高,國內PP資源價格成為洼地,出口窗口在一季度明顯打開,我國3月份PP出口量高達25.71萬噸,環比增幅468.81%,同比增幅245.10%。
2、PP裝置集中投產,供應壓力明顯增加
3月4日增加海國龍油產能35萬噸,3月23日增加東明石化產能20萬噸,3月29日增加中韓石化產能30萬噸,4月25日增加天津石化新線20萬噸,5月7日增加東華能源寧波二期一線產能40萬噸。國內PP新產能集中釋放,場內資源供應壓力空前,不斷打壓市場心態。
3、家電行業產量下降,需求走弱敲響警鐘
3-8月份,全國家電主要產品產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家用電冰箱累計3741.5萬臺,其中環比降幅最大的在4月,達18.35%;家用洗衣機累計3436.8萬噸,環比降幅相對均勻,普遍在5-8%之間。家電產量呈下降的趨勢,給需求走弱敲響警鐘,這對共聚資源產生較大沖擊。
4、能耗雙控政策落地,市場價格一飛沖天
進入三季度,始料未且史無前例的“能耗雙控”令沉睡中的PP瞬間蘇醒,PP價格一飛沖天的破萬行情。然而政策出臺的背后,神華榆林(30萬噸);中煤榆林(30萬噸);延長中煤榆林(100萬噸)等面臨減產、停產的局面,使得煤制烯烴利潤出現不同程度的壓縮,據悉,1-9月平均成本在8150元,同比(6130元)上漲33%。而行業平均利潤卻從去年的1250元血崩至300元,跌幅76%。
5、各地限電措施執行,引發市場人士關注
9月16日,發改委發布《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加之面臨季末“雙控”考核的壓力,9月下旬起廣東、浙江、江蘇及山東等地陸續發布限電、限產政策。下游企業錯峰生產,有序用電、“一刀切”式拉閘限電等引發市場關注。
6、“組合拳”重磅出臺,煤制利潤壓力緩解
10月19日晚間,國家發改委打出重磅“組合拳”,提出要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著力排查異常交易和惡意炒作行為,加強期貨市場穿透式監管,創造良好的資本市場環境。受此影響期貨市場風云突變,導致隔天期貨大面積飄綠,動力煤、焦煤、PVC等主力合約封死在跌停板上,PP期貨市場也未能幸免,主力期收到9200 元/噸附近,幅度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