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加碼“全球化”戰略 設立海外數字商業板塊
已有人閱讀此文 - -12月6日,阿里巴巴宣布加碼“內需”和“全球化”戰略,并進行新一輪組織升級。其中,戴珊(花名:蘇荃)和蔣凡的職位變動尤為引人關注。
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在全員內部信中宣布,戴珊將負責分管包括大淘寶、B2C零售事業群、淘菜菜、淘特和1688在內的中國數字商業板塊;蔣凡將負責分管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和國際貿易(ICBU)、Lazada等在內的海外數字商業板塊。
阿里巴巴每一次組織升級,都是觀察其下一步戰略的窗口。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阿里調任有豐富產業經驗的戴珊來負責國內電商市場,蔣凡來負責海外電商市場,也體現出阿里的戰略選擇方向:國內電商需要進一步拓展產業深度,而海外電商市場則更需要增長的速度。
張勇在內部信中說,過去幾年,阿里巴巴海外市場增長迅速,海外年度活躍消費者已達2.85億,但距離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公司,距離在潛力廣闊的海外市場有更大作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此,我們需要形成面向海外市場的整體戰略藍圖和組織保障,堅定前行。“
阿里巴巴的愿景之一是到2036年,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最新一季財報顯示,阿里巴巴國內活躍消費者已到9.53億,即將突破10億大關,海外消費者為2.85億。未來,海外市場還有巨大的增量空間。
目前,阿里巴巴全球化業務版圖上,有阿里巴巴國際站(ICBU)和速賣通(AliExpress),這幾年又陸續加入了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土耳其電商平臺Trendyol、南亞電商平臺Daraz等新角色。
與國內用戶已基本見頂的電商市場不同,東南亞、南亞和土耳其地區都是全球新興市場,人口結構非常年輕。媒體報道顯示,印尼人口的平均年齡是27歲;土耳其人口的中位數年齡28.5歲,是歐洲最年輕的國家;巴基斯坦的人口更年輕,年齡中位數僅為20歲,30歲以下的人口達到1.04億人,這意味著,在這些國家,開拓用戶還有很大的潛力。
對全球新興市場的渴望,當然不止阿里一家。在電商全球化戰略的推進上,阿里需要速度和對年輕用戶群體的洞察。在這一背景下,善于開疆拓土的蔣凡無疑是合適人選之一。
此次全員信中,張勇評價蔣凡:“在大淘寶七年時間,為淘寶的無線化、個性化和內容化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期待蔣凡帶領團隊在海外市場發展中實現更多創新。”
公開資料顯示,蔣凡2006年從復旦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后加入谷歌,2010年創辦友盟。2013年,阿里收購友盟,蔣凡因此加入阿里。這一年,阿里提出“All in無線”戰略,這一戰略在阿里歷史上至關重要,讓阿里實現了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轉型。
在內部人士的講述中,蔣凡是出力最多的戰將之一,他成功把淘寶推上移動互聯網列車,完成了由PC互聯網時代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跨越,蔣凡也因此在內網被稱為“流量王”。
此后,蔣凡又陸續開啟淘寶智能化的打造,讓淘寶實現個性化推薦,并帶領團隊內部創業,孵化了淘寶直播,開創了直播電商的時代。
在淘系的7年多時間里,無論是讓電商用戶規模從1億多增長至近10億,還是讓淘系GMV從1萬多億跨越至近9萬億,蔣凡都是其中為阿里帶隊立功的功臣。
“始終保持創業者的沖勁,有敏銳的消費者洞察和產品洞察。”張勇曾如此評價蔣凡。阿里不少內部人士對這個說法表示認可,蔣凡的優勢正是基于消費者洞察的產品思維。
現在,他重任在肩,即將開啟新使命,為阿里完成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的愿景。
在一個增量市場里,蔣凡的產品驅動模式,既需要把淘寶既往的經驗復制出去,又要能跳脫出國內電商經驗,找到本土化的方式。如果這一步棋活了,海外市場就是阿里的另一次跨越,一旦成功,用戶規模和GMV將繼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