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石化產品需求疲軟,集裝箱短缺
已有人閱讀此文 - -疫情和集裝箱短缺持續困擾著亞洲地區的石化市場。
由于問題的核心是不確定性,人們的情緒都很悲觀。
亞洲新一輪的封鎖及疫苗接種率的不平衡,導致需求不振以及供應鏈和物流中斷。
中國港口特別容易發生與疫情相關的關閉。
寧波舟山港——僅次于上海和新加坡的世界第三大港口——在經歷了兩周的部分關閉后,剛剛全面重新開放。
此次關閉將產生類似于5月份中國南方鹽田港關閉的連鎖反應。
對石化市場的影響
例如,看跌情緒將在亞洲PE市場上產生漣漪。
充足的國內PE供應在短期內對中國市場造成影響,中國約170萬噸/年的新型HDPE和LLDPE產能將于第三季度上線。
這恰好與部分由中國南部中小型企業持續電力短缺引發的非高峰期需求相吻合。
“亞洲PE需求在短期內可能仍然疲軟,因為一些亞洲國家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封鎖措施,”ICIS高級分析師Amy Yu表示,“隨著今年剩余時間在亞洲推出更多新產能,供應量將增加,盡管一些等級(如LDPE)在短期內仍然吃緊。”
她指出:“當從美國到亞洲的套利窗口重新打開時,我們預計第四季度從美國的進口也將增加。”
同樣,疲軟的下游需求抑制了對亞洲MEG市場的購買興趣。
中國主要下游聚酯生產商已削減產量,以應對全球新冠病例上升導致的紡織品需求放緩,而中國新增供應加劇了市場情緒。
在亞洲醋酸市場,下游消費量將持續下降,而東南亞和中國醋酸乙烯單體(VAM)行業的產量,因計劃內和計劃外停機和生產問題而下降。
對印度第三波新冠疫情的擔憂進一步壓低了購買情緒。
中國下游行業的庫存壓力上升,因為集裝箱短缺阻礙了成品出口,從而抑制了醋酸需求,增加了買家的謹慎。
在其他下游部門,自7月底以來,印度和東南亞一些乙酸乙酯(etac)和乙酸丁酯(butac)設施的工廠開工率因季風洪水和原材料替代等各種因素而受到影響。
東南亞的PP需求在9月份可能會保持疲軟,盡管這段時間有傳統的季節性上升,因為該地區的國家正繼續與新冠疫情作斗爭。
東南亞和中國即將啟動更多的產能,這使挑戰更加嚴峻。而且,由于其他目的地的凈收益要好得多,供應商目前并不熱衷于向東南亞銷售。
按照慣例,由于年底假期前的補貨,9月和10月的PP需求將會改善。然而,一些市場參與者認為,由于疫情影響,今年的情況可能不會是這樣。
亞洲ABS似乎逆勢而動,在傳統的高峰期到來之前,其需求仍保持強勁,預計在年底時消費產品的需求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