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地”共建,同圓老區振興夢
已有人閱讀此文 - -近日,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聯絡員陳誠再次走進四川省宣漢縣大窩村。看著村里平整的水泥路、完善的生活配套設施,陳誠心中感慨萬千,因為就在兩年前,這里的村民連生活用水都要跑到幾千米外去打。
大窩村的巨大變遷,只是普光分公司多年來履行社會責任、助力老區振興的一個縮影。該公司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積極響應國家扶貧號召,大力支持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參與地方政府精準扶貧工作,開創了親如一家、共建共享的和諧局面。
架起“連心橋” 打通致富路
在四川省宣漢縣毛壩鎮爐旺村渡口渡大橋的橋頭,有塊石碑非常醒目。碑面上刻著的“百姓銘記石化情,長橋猶如蒼龍影”,道出了附近村民的心聲。
據當地村民介紹,有著300多戶村民的爐旺村是個大村落。以前因為沒有橋,村民們置辦生活用品、看病、送孩子上學都得靠渡船。多年來,村民們一直盼望著渡口能架起一座橋。
2015年,由普光分公司援建的渡口渡大橋破土動工。此后,普光分公司還向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申請了1億多元資金,為當地修建了4座橋梁。
如果說渡口渡大橋是普光氣田為解決當地居民出行難而援建的“扶貧”工程,那么氣田為清溪鎮援建的明月大橋則是惠及巴人故里的“福祉”工程。
清溪鎮曾是人們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然而,因江口電站的修建,清溪鎮通往外地的公路被江口湖水淹沒,當地群眾進出只能靠水路,坐船到縣城往往需要1個多小時,如遇河中漲水,客船也無法通行。
2013年12月,隨著宣漢縣城至清溪鎮公路的貫通和普光氣田援建的江口湖明月大橋的竣工,清溪鎮近5萬人期盼了22年的公路夢終于實現了。
“如今,從清溪到宣漢縣城走公路只有11千米,車程10分鐘左右,清溪一下子就成了全縣54個鄉鎮中離縣城最近的鎮。”清溪鎮有關負責人說。
道路暢通了,清溪的旅游業、服務業重新煥發活力,10000畝核桃園、500畝漆樹園、200畝大棚草莓和純凈水廠陸續落戶這里。
發展深加工 摘掉貧困帽
坐落在宣漢縣普光鎮微玻纖產業園內的正原微玻纖有限公司運營10年來發展迅速,已成為宣漢縣的重點企業。“我們公司能由最初的1個車間發展到現在的9個車間,除了靠地方政府的扶持,還要感謝普光氣田的支持。” 該公司總經理商月紅說。
據了解,正原微玻纖有限公司選擇在普光鎮落戶,主要原因就是這里毗鄰普光氣田。該公司生產過程中,能源消耗占了產品成本的一大半。有了普光氣田的天然氣資源,車間連續生產有了保障,生產成本也大幅降低。
一直以來,宣漢縣充分利用中石化給予氣源地的天然氣價格優惠,大力實施資源就地轉化戰略,發展精深加工,推動產業鏈建設,強力推進達州普光工業園區和普光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設。
企業數量的增加帶來了用工量增長,很多常年外出打工的居民看到家鄉發生了變化,紛紛返鄉就業。“普光氣田為我們縣工業發展奠定了資源基礎。我們將在此基礎上,依托資源發展產業,盡快實現轉型,真正實現致富奔小康。”宣漢縣縣委書記唐廷教說。
撐起“保護傘” 守護眾鄉親
“宣漢—達州段高速路口發生車輛側翻事故,一組、二組立即集合!”日前,普光分公司應急救援中心接到求救電話。僅3分鐘,4輛救援車輛就緊急趕往事故現場。
2006年,伴隨著高含硫氣田的開發建設,普光分公司應急救援中心應運而生。在保障氣田安全的前提下,應急救援中心還承擔了附近村鎮的搶險救災任務,默默守護著十里八鄉的鄉親們。
他們為孤寡老人維修房屋,枯水期為百姓運送生活用水,及時處置火災、坍塌等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隊伍把百姓當親人,哪里有難哪里幫,被稱為“大巴山中的好兒郎”。當地老人這樣評價他們:“你們石油人就是當年的紅軍,而且是不走的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