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腦”讓生產經營更智能
已有人閱讀此文 - -圍繞一體化供應鏈優化、一體化生產管控和全周期資產管理三條主線,中科煉化積極推進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在技術架構和數據治理等方面成績斐然,實現了“一切開發上平臺、一切應用皆上云”。“中科煉化是系統內首家全面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采用‘數據+平臺+應用’新模式、依托石化智云建設的煉化企業,我們沒有一般煉化企業存在的信息孤島問題。”6月7日,中科煉化信息中心經理蔡榮生介紹說。
建設工廠信息化體系
通過工程數字化交付,中科煉化為智能工廠的數據框架搭建提供了精準模型。傳統煉化企業智能化建設是通過完工資料數據進行建模,再對照現實工廠進行紅外掃描修正,由此完成逆向建模。而中科煉化建設時采用設計、供應商、施工全產業鏈數字化集成聯動,在建設中即不斷收集原始數據、修正工廠模型,最終實現了正向建模。
“這是智能工廠建設領域的重要跨越,正向建模可以最大程度上確保模型的精確性和整體性,保留了裝置、設備、系統間的關聯,實現了全廠海量信息的數字化管理。”信息中心智能工廠工程師陸耿說。
在模型基礎上,中科煉化實時數據庫實時采集31套裝置的10多萬點數據,可繪制出1400多幅生產畫面;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連接250多臺70多種化驗儀器,實現分析結果自動采集,降低出錯概率的同時,工作效率提高80%以上。同時,中科煉化以物料、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實時數據庫三大系統為核心,通過70余條集成線聯動生產經營、基礎設施和現場控制設備,真正實現數出一源、令出一家。
首創EPC建設模式
EPC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模式以設計、采購及施工一體化為主要特點,具有可縮短項目周期、減少項目成本的優勢,是一種國際上相當常見的建設工程承包模式。中科煉化聯合石化盈科等EPC服務商,首創了智能工廠建設的EPC模式。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中科煉化業務部門負責厘清應用功能、性能、典型應用場景、數據和服務的集成共享關系;信息部門負責應用架構、技術架構、技術和產品選型、信息安全與標準化等工作;石化盈科等EPC服務商負責規劃開發與技術實現,確保軟件設計符合生產應用的需求。其中,石化盈科相當于工程EPC模式中總承包商的角色,搭建起整體平臺,并協調各承包商軟件接入,實現資源、數據、功能共享。
據悉,石化盈科搭建的ProMACE石化智云個人工作臺可實現應用之間互聯互通和無障礙訪問,該平臺通過抽提相關應用微服務形成工業APP,打通了“數據壁壘”,杜絕了“信息孤島”,已形成逾千個獨立的個人工作臺崗位,滿足了用戶“千人千面”的個性化辦公需求。該公司的智能工廠與生產裝置“同步建成,同步投用”,目前已初顯成效。
搭建石化智云生態
“云是一種生態,我們的智能工廠離不開石化智云。”蔡榮生說。石化智云包含網絡、平臺和應用3項基本要素。網絡就像公路,平臺提供場地、交通樞紐和規則,應用就像一個個村落,石化智云讓這些應用互相聯通,實現系統集中集成、協同共享。依托石化智云,在“數據+平臺+應用”模式下,中科煉化已經上線了9項經營管理層面應用、30項生產運營層面應用,實現了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有效融合。
同時,中科煉化基于平臺微服務打造了一系列應用生態。以個人工作臺為例,每名員工的工作平臺都不一樣,員工可以根據需求直接進行個性化功能模塊組合,實現功能復用。從“人找業務”到“業務找人”,功能復用不僅為員工參與生產經營管理提供了便利,而且降低了應用開發成本。目前,石化智云已注冊開放共享數據服務160項,面向用戶提供251個業務功能。“我們的業務應用劃分精細,可充分滿足員工工作的專業性、特殊性需求。”蔡榮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