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脹愈演愈烈,遠超其他國家!憂慮不斷升溫,美聯儲會出手嗎?
已有人閱讀此文 - -隨著美國經濟從新冠病毒大流行中迅速回升,預計在未來幾個月時間里,通脹將會大幅上升。
據紐約聯儲進行的5月份消費者預期調查顯示,總體而言,預計一年后美國的通脹率最高將達到4%——這是提前一年通脹預期的新高;三年后通脹率將達到3.6%,為2013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這份最新的報告中,對消費者將在住房、食品、租金、汽油和大學教育費用上多花多少錢的預期都有所上升。與此同時,接受紐約聯儲調查的消費者還預計家庭收入和支出將會增加,尤其是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家庭。專家表示,不可避免的經濟重新開放將帶來一些通脹回升。
而據美國勞工部此前公布的另一份報告顯示,5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已經比去年同期上漲了5%,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前夕以來的最快增速。
銀率網(Bankrate.com)的分析師薩拉·福斯特(Sarah Foster)表示:“工人們可能會開始要求更高的工資,并加快大手筆采購的速度,這會促使企業提高價格,并造成通脹現象。”
隨著經濟從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衰退中復蘇,制造業供應鏈難以跟上需求,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正在以幾年來最快的速度上漲。但能源價格相對溫和的漲幅仍在夸大通脹率,掩蓋了食品和其他大宗商品漲幅較快的影響。如果能源價格在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進一步上漲,那么隨著擴張的成熟,通脹可能會比美聯儲官員的預期更持久。
據美國勞工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兩年時間里,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55%,是八年多來最快的。但同期能源價格平均漲幅僅為2.20%,這是以2019年而非2020年為基準的,以避免去年第一波疫情造成的扭曲比較。非能源項目的價格以2.59%的速度上漲,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逾12年來的最快增速。
商品行業的通脹加速幅度最大,該行業的制造商一直難以滿足激增的需求,尤其是對機動車和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因此,食品和能源以外的商品價格正在以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最快的速度上漲。
通脹前景將如何發展
美聯儲官員曾在此前表示,他們認為通脹上升將被證明是暫時的,到2022年和2023年,物價的上漲勢頭將會放緩。但是,通脹壓力通常會隨著商業周期的延長和更多產能限制的出現而加劇。隨著就業增加、制造業產能得到更充分利用以及服務業產出增加,通脹放緩將是不尋常的。
通脹和商業周期之間的關系常常被模糊,因為經濟周期似乎只存在于兩種狀態:衰退和擴張。但事實上,兩態模型只是一種簡化,增長率是高度可變的,衰退只是最明顯的減速。
由于東亞金融危機、俄羅斯債務違約和長期資本管理對沖基金(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倒閉導致的1998/99年周期中期急劇放緩,1991至2001年間的長期繁榮幾乎脫軌。2001年至2007年間的擴張在早期階段失去了動力,并有可能在2002至2003年間陷入停滯,促使美聯儲再次降息,試圖鞏固經濟復蘇。
在2009年至2020年的擴張期間,2010至2012年間也出現了類似的早期復蘇停滯,促使美聯儲推出了更多輪的債券購買計劃。在同一次擴張的后期,2015至2016年度出現了更嚴重的周期中期放緩(實際上是一場未宣布的衰退),這導致了民粹主義反抗和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
經驗表明,只有當復蘇面臨停滯或進入周期中期放緩的威脅時,通脹壓力才可能減弱。如果美國經濟在2022和2023年避免這兩種情況,通脹將進一步加速,并有必要比央行表示的更早收緊貨幣政策。
美國通脹遠超其他發達經濟體
摩根大通的經濟學家表示,美國的通貨膨脹率輕松超過其他發達經濟體,這可能要歸功于美國經濟的強勁復蘇。
隨著疫苗的推出和封鎖措施的緩慢解除,全球經濟正在好轉。發達經濟體走在復蘇的前列,受益于大規模刺激措施和更高效的疫苗分發。在發達國家中,美國是表現最好的國家之一,預計該國經濟產出將以1950年代以來的最快速度增長。一些銀行已經在上調2022年的增長預期,因為它們希望經濟會出現更平穩的反彈。
然而,對通脹飆升的擔憂抵消了一些重新開放的樂觀情緒。以布魯斯·卡斯曼(Bruce Kasman)為首摩根大通分析師團隊在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最新的通脹讀數異常強勁,但很可能是美國經濟表現優異的副產品。摩根大通預計,發達經濟體2021年將增長5.4%,但預計美國GDP將增長6.8%,并在接下來的兩年里超過其他發達經濟體。該團隊稱,美國經濟反彈的力度解釋了為什么通脹如此突然地反彈。
摩根大通的經濟學家們補充稱:“盡管其他國家的核心通脹率高于大流行前的水平,但美國之所以與眾不同,原因有很多。”
首先,該國的服務業在疫情中受到的打擊尤為嚴重。在經濟低迷的頂峰時期,服務價格下跌了整整2%,超過了其他發達經濟體的損失。另外,美國還啟動了一項遠比其他國家雄心勃勃的刺激計劃。在公共衛生危機期間,美國國會批準了總額大約5萬億美元的財政支持,其中大部分援助是以直接支付和支持失業救濟金的形式提供的。一旦該國開始重新開放,這種支持將推動需求繁榮,迅速將支出推高至大流行前的峰值以上。摩根大通指出,相比之下,西歐的支出仍然疲軟,當地的刺激措施規模或直接程度都沒有那么大。
這個分析師團隊還補充稱,美國勞動力市場的趨勢也促進了該國的強勁復蘇和更快的通脹。在疫情爆發之初,雇主們大量裁員,現在它們正爭先恐后地重新招聘員工,并為前所未有的消費需求浪潮提供服務。4月份職位空缺飆升至創紀錄高位,但萌芽中的勞動力短缺也導致辭職人數創下歷史新高,薪資增長大幅放緩。
自那以來,由于企業難以吸引工人,勞動力供應和雇主需求之間的失衡推動工資大幅上漲。經濟學家稱,勞動力成本和家庭購買力的躍升將進一步抬高通脹。根據美聯儲的說法,這種回升并不可怕,該行表示將讓通脹過熱,希望通過復蘇推動更強勁的就業和工資增長。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在5月下旬的一次演講中也同樣贊揚了這一趨勢,他在當時表示,平均工資的躍升是美國經濟復蘇的一個“特征”,而不是一個錯誤。
盡管如此,美聯儲已經暗示,該行已經考慮撤回部分貨幣支持,預計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維持其寬松政策立場,但在周三結束6月會議時暗示計劃縮減緊急資產購買規模。摩根大通表示,政策制定者可能會認識到通脹率的飆升,但堅稱經濟距離美聯儲“實質性的進一步進步目標”仍很遠。該團隊補充稱,疫情爆發后的首次加息可能會在2023年末到來,這將為美聯儲的超寬松政策留出充足的時間,以推動摩根大通所稱的“非同尋常”的復蘇。
如何保護儲蓄不受通脹上升的影響
直到一年前,老式的存單還是一種獲得可觀回報的可靠方式。但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之后,儲蓄的激增,再加上美聯儲將基準利率維持在基本上為零的舉措,給所有人的存款利率帶來了壓力。目前,一年期存單利率平均低于0.5%,這意味著儲戶的存款被鎖定在低于通貨膨脹率的水平,幾乎得不到任何回報。
收益率最高的存單通常有更高的最低存款要求,需要更長的期限才能到期。但即使是這樣,收益率也好不到哪里去。
DepositAccounts.com的創始人肯·圖敏(Ken Tumin)表示:“看起來我們可能已經觸底了。”
圖敏建議,就目前而言,高盛和Ally Bank等純在線銀行是更好的選擇,盡管這些銀行也在穩步降低利率。他說道:“在網上儲蓄賬戶中存入一些錢是有意義的,但你們在短期內仍會因通脹而蒙受損失。”
從長遠來看,股票和共同基金將擊敗通脹,但投資于這些資產類別需要承擔更多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