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印鈔速度前所未有!資產價格泡沫即將破裂?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看上去,全世界的經濟政策制定者和學院派經濟學家們都患上了健忘癥,2008年美國住宅市場和信貸市場泡沫的破滅,他們幾乎什么經驗教訓都沒有汲取到。
美國企業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曾任國際貨幣基金官員和所羅門美邦首席新興市場經濟學家的拉赫曼(Desmond Lachman)撰文指出,現在,全世界正在面對著幾乎覆蓋了所有資產門類價格,以及信貸市場的超級泡沫,其規模還要遠超十年前美國住宅和信貸市場的泡沫。在這樣的局面下,各大央行卻還在拼命踩著寬松政策的油門。
在央行拼命提供流動性,向資產和信貸市場泡沫火上澆油的時候,學院派專家們卻一片沉寂,沒有人發出不同的聲音,這就意味著,又一場始于央行的繁榮-破滅周期的風險正變得越來越現實。
覆蓋多種資產和信貸市場的全球“萬物泡沫”,其罪魁禍首就是各大主要央行長期采取的零利率政策,以及激進到史無前例的購債操作。
在2008年雷曼兄弟崩塌之后,當時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在6年時間里,讓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膨脹了4萬億美元,而在去年的疫情爆發之后,現在的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才用了不到一年就完成了同樣的任務。在歐洲,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主持的歐洲央行,注入的流動性規模也大致相仿,他們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從疫情前的5萬億美元增加到了現在的9.5萬億美元。
各國央行的印鈔速度前所未有,而其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出現了覆蓋全球的股市泡沫。比如美股的估值,以周期調整市盈率為指標,較之歷史平均水平已經足足高出一倍還多。類似當前這樣的高度,在過去一百年時間當中,其實也只出現過一次。
飛速印鈔的另外一個證據就是,全球在上演股市泡沫的同時,也在上演房市泡沫。在這方面,美國又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今天的房價已經高到了和2006年相仿——眾所周知,2006年正是上一次房市泡沫峰值出現的時間,接下來便是次貸危機和全球金融風暴。
更加不利于金融市場穩定性的是,信貸市場泡沫也遍及全球,而其始作俑者當然依舊是當下的超級寬松貨幣政策。
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雖然債務水平已經達到創紀錄的高度,而且在疫情爆發之后推出了高到驚人的財政預算,但是他們依然可以很方便地以相對頗具吸引力的利率大量舉債。發達國家也是如此,比如意大利的債務水平已經達到一百五十年以來的最高點,但是該國政府的借貸成本甚至依然低于美國。與各國政府一樣,歐美許多信貸品質最差的企業,也都能夠以相對較低的利率差去持續舉債融資。
支撐著所有這些資產價格泡沫與信貸市場泡沫的,其實是一個相同的信念,即堅信當下的超低利率水平可以永遠維持下去。眼下,面對著極度擴張的預算政策,以及日益抬頭的通貨膨脹威脅,聯儲為代表的央行們已經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局面。
如果聯儲選擇加息,縮減購債計劃的規模,他們就等于是在冒戳破萬物泡沫的風險,而這就意味著美國和全球金融系統將被迫再度面對類似于2009年的那種麻煩局面。反過來,如果聯儲繼續執行當下這種超級寬松的貨幣政策,則通貨膨脹就可能會徹底失控,讓資產市場泡沫變得比現在還要嚴重。進而,美國經濟就可能遭遇硬著陸,讓聯儲顯得格外不稱職。
真正為經濟和國家的利益著想,人們只能面對現實,承受應該承受的痛楚,希望聯儲開始盡早收緊他們寬松了太久的政策。只有如此,美國經濟才能避免通貨膨脹大爆炸的風險,實現軟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