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透露改革動向:增值稅稅率下調 三檔并兩檔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降低制造業等負擔,完善增值稅抵扣鏈條是近些年增值稅改革重點,“十四五”規劃透露了下一步13%制造業增值稅稅率有望適當下調,增值稅稅率朝著三檔(13%、9%、6%)簡并兩檔方向進行。增值稅抵扣鏈條進一步完善,貸款利息有望納入抵扣范圍。 ]
[ 施正文表示,目前制造業企業負擔仍比較重,制造業13%的增值稅稅率仍有降低空間,可以考慮降低1~2個百分點。 ]
收入超5萬億元的第一大稅種增值稅近些年改革頻繁,下一步如何改牽動著市場的神經。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十四五’規劃”)明確,聚焦支持穩定制造業、鞏固產業鏈供應鏈,進一步優化增值稅制度。
多位財稅專家對第一財經分析,降低制造業等負擔,完善增值稅抵扣鏈條是近些年增值稅改革重點,“十四五”規劃透露了下一步13%制造業增值稅稅率有望適當下調,增值稅稅率朝著三檔(13%、9%、6%)簡并兩檔方向進行。增值稅抵扣鏈條進一步完善,貸款利息有望納入抵扣范圍。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也將進一步完善,減少企業資金占用。
13%稅率下調
“十四五”規劃專辟一章談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要求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增強制造業競爭優勢,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時期中國減稅降費總規模高達7.6萬億元,其中增值稅減稅效果十分明顯,其中支持制造業發展是一大亮點。
2016年營業稅改增值稅全面推開,消除了重復征稅,實現了增值稅對貨物和服務全覆蓋。增值稅稅率簡并下調,其中制造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3%。增值稅抵扣鏈條也不斷完善,不動產、旅客運輸等相繼納入。而為了減輕占用企業資金,包括制造業在內增值稅留抵退稅已經啟動。
普華永道中國間接稅主管合伙人李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推動制造業發展,深化供給側改革一直是國家戰略及稅收政策支持的方向。為此,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制造業發展的增值稅政策,比如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等。從此次“十四五”規劃的相關表述看,預計增值稅政策對于制造業的支持力度可能進一步加大。比如增值稅稅率三檔簡并為兩檔的過程中,制造業的稅率可能進一步下降。
為了減少對經濟活動的干擾,發揮增值稅中性作用,此前國務院明確增值稅稅率簡并方向是三檔并為兩檔。目前我國增值稅稅率已經簡并為三檔,分別是13%、9%和6%。
中國政法大學施正文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支持制造業發展就是支持實體經濟。目前制造業企業負擔仍比較重,制造業13%的增值稅稅率仍有降低空間,可以考慮降低1~2個百分點。不過增值稅稅率三檔并兩檔比較復雜,只能說“十四五”期間力爭完成。
上一輪增值稅稅率簡并下調改革堅持所有行業負擔只減不增,如果繼續堅持這一原則,加劇了未來增值稅三檔并兩檔改革難度。另外增值稅稅率一個百分點下調對應千億級收入減少,改革也應統籌考慮財政可承受能力。
中國財政學會副秘書長馮俏彬告訴第一財經,增值稅改革未來仍是稅制改革的重點,比如增值稅稅率三檔并兩檔。但是否“十四五”時期提上改革日程,仍需要觀察。因為近些年大規模減稅降費后,財政收支壓力較大,增值稅作為重要稅種,制度的優化仍需從長計議。
制造業留抵退稅加速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少不了設備更新換代,一些制造業等企業采購設備、器具形成較大的增值稅留抵稅款,占用了企業資金,增加了企業資金成本,拖累企業運營。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8年,我國開始對部分先進制造業等行業試點退還部分增值稅留抵退稅。2019年又試行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制度,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退還增量留抵稅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對先進制造業企業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
施正文認為,未來可以將先進制造業增值稅留抵稅款全額退稅拓展到所有制造業中,進一步支持制造業發展。
目前增值稅留抵退稅僅針對增量部分,尚未針對存量部分。2018年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預估,增值稅留抵稅款達到上萬億元。
李軍認為,下一步有望推出更加優惠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可能優先對先進制造業的存量留抵稅額進行退稅。另外可以考慮給予符合條件的部分先進制造業產品即征即退政策,適當簡化免抵退稅手續等。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田志偉認為,未來改革大趨勢是增值稅留抵退稅全退,這包括存量稅額,但由于這部分稅額規模大,一旦允許退稅,對當期財政收入沖擊過大,因此未來還是先允許增量稅額退稅,然后逐步擴大至存量稅額退稅。
貸款利息抵稅
為了完善增值稅抵扣鏈條,近些年不動產、國內旅客運輸服務等允許抵稅,這減輕了企業負擔。不過目前增值稅抵扣鏈條仍需進一步完善,目前呼聲較高的是將企業貸款利息納入增值稅進項抵扣范圍。
全國政協委員、香江集團總裁翟美卿認為,在“營改增”后,企業所支付的利息費用及直接相關的其他費用需要負擔增值稅,無法用于進項抵扣。對于資本密集型的行業,或者那些需要銀行貸款扶持的新興企業,無法抵扣利息相關進項,造成增值稅抵扣鏈條的斷裂,增加企業流轉稅負,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翟美卿建議,將貸款利息支出納入增值稅的進項抵扣范圍,能夠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支持企業發展。
施正文表示,一些企業增值稅稅負較重的原因就是抵扣不充分,下一步增值稅改革需要完善增值稅抵扣制度,這一影響不亞于稅率降低。比如“十四五”時期有可能推出銀行貸款利息納入進項稅,允許抵扣。目前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較高,一大原因就是貸款利息不允許抵稅,這不符合增值稅基本原理,如果不考慮對財政收入的影響,這項改革有望推出。
李軍建議進一步打通增值稅抵扣鏈條,例如很多制造業企業都需要支付貸款利息,如果貸款利息進入增值稅抵扣范圍,將進一步減輕制造業企業負擔。
翟美卿表示,考慮到全國范圍貸款利息對應的進項稅額較大,財政可能一時無法承受,建議試點貸款利息進項稅額按固定比例進行抵扣,或參考“不動產進項稅額分期抵扣”的政策進行分期抵扣。
“十四五”規劃在提及實施制造業降本減負行動時要求,強化要素保障和高效服務,鞏固拓展減稅降費成果,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提升制造業根植性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