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第三次被評最大塑料污染者!
已有人閱讀此文 - -12月2日,長期推動減塑的環保運動“Break Free From Plastic”發布報告"BRANDED Vol III:? Demanding Corporate Accountability for Plastic Pollution"。報告提出,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雀巢已連續第三年被評為全球三大塑料污染企業。
志愿者在51個國家收集了346,494件塑料垃圾。其中,可口可樂的塑料垃圾為13,834件,比排名二、三的污染者百事可樂(5155件)和雀巢(8633件)的垃圾總數還高。
包括可口可樂在內的七個塑料污染大戶已經加入了全球新塑料經濟協議(The New Plastics Economy Global Commitment),但在推動他們2025年實現所有外包裝“100%可重復使用、可回收或可用作堆肥”的目標上幾乎零進展。
可口可樂在其2019年的報告“World Without Waste”中表示:“可再填充瓶(refillable bottle)是我們“天下無廢”戰略(World Without Waste strategy)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超過25個國家中,用可再填充瓶的產品占了我們銷售額的一半或更多;在超過50個國家中,此類產品占了銷售額的25%以上。”
目前,軟飲料和瓶裝水所使用的塑料瓶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制成,這是種高度可回收的材料。而且只要廠家愿意,塑料瓶也可使用100%再生塑料(RPet)制造。使用100%再生塑料制造瓶子相比用原始塑料能減少75%的能量消耗。可口可樂歐洲合作伙伴表示,將回收后的塑料瓶處理之后重回貨架的時間大約是6個星期左右。
面對愈加嚴峻的限塑禁塑環境,企業被迫向社會公眾做出回應與承諾。但是,這幾年企業限塑禁塑的實施情況卻不盡人意。企業減塑節奏到底該怎么走,才能在不打亂企業發展計劃的同時有效限制甚至禁止塑料包裝呢?只有弄明白了這件事情,才能更好實現減少塑料廢棄物的目的。
可口可樂第三次被評最大塑料污染者#的話題引發了人們一時的熱議。然而,熱度來得快,去得也快。即便是可口可樂公司、百事公司和雀巢連續三年被評為世界前列塑料污染企業,這也不能撼動快樂肥宅水的地位,也不耽誤三家公司繼續生產塑料包裝的產品。
目前,所有與塑料包裝制品有關的企業都有一個通病:不在意。他們并不在意售出的商品到底會對環境造成多大的影響,除非這個影響對商品的銷售帶來了極大的負面作用,他們才會做出一定應對動作。
為了應對由塑料污染帶來的負面影響,其實大多公司早早就做出過承諾,其中包括可口可樂公司、百事公司和雀巢。
可口可樂:在2030年實現所有飲料包裝100%等量回收再生。
百事可樂:到2025年將飲料業務中的原始塑料減少35%
雀巢:2025年達到包裝中的材料100%可回收或可再利用。
這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雀巢已連續第三年被評為全球三大塑料污染企業,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它們在減少塑料垃圾方面“零進展”。
當然,針對此結論,這三家公司并未做正面的回應。不僅是現在它們可以逃避,如果不對這些企業做出監督限制,即便是到了他們承諾的年限,他們也能推脫掉。
提到減塑,有些企業往往采用顧左右而言它的方式,他們的環保計劃大多不針對產品,而只是針對于一些別的場景或行為的環保,并對外大肆宣傳。將這些環保行動歸結到減塑,實在是毫無用處,唯一的用處就是提高品牌的美譽度,增加企業的收益。
作為企業,要想真正減塑,必須敢于讓第三方監督,在必要情況下,可向社會公眾公布一定的塑料包裝物使用情況,定期發布減塑報告。對于企業而言,減塑必然會有陣痛。有的企業往往止步于此,懼于前進。此時,必須要有外力作動力。減塑絕不是一種阻礙企業發展的擋路石,而是企業發展前進必經之路。
日前,世界自然基金會有一項驚人的研究:環境污染導致人類攝入了大量塑料,每周攝入量相當于吃下1張信用卡,一年相當于吃下一頂安全帽。
人類對于塑料的攝入途徑主要包括喝含有塑料的水和吃下消化了塑料的魚蝦貝類等食物。塑料無法降解,只能被分解成較小的碎片,這些碎片會進入人類的食物鏈被人類攝入,最終在體內累積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