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所有人都低估了美國通脹?
已有人閱讀此文 - -今年以來,新冠變異毒株使得疫情卷土重來,財政刺激又充實了消費者的超額儲蓄,疊加供應鏈危機和供需不平衡,共同推動美國物價飆升、通脹高企。
周三,美國勞工部發布的最新通脹數據顯示,10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續17個月上漲,同比上漲6.2%,創造了1990年以來最快的同比漲幅,而且還在持續加速提升。
這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并顯示了廣泛的通脹壓力。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曾多次強調“通脹上升是暫時的”,并表示一旦基數效應消退,通脹壓力就會緩解,但是持續上漲的物價卻令美聯儲的立場難以讓人信服。
CPI數據證明,通脹前景的風險仍然偏向上行。
彭博社援引穆迪分析公司貨幣政策研究主管瑞安·斯威特表示:
雖然去年底我曾預計,供應鏈問題會比許多人想象的更棘手、更持久,但最新的(CPI)數據依然讓我感到驚訝——沒想到會這么高!
美國通脹為何被低估?
其實一開始許多人預計,隨著疫苗接種普及率的提高,美國人可以將更多的錢花在出門旅行、就餐和娛樂等服務消費上。
但是隨著疫情的反復,美國人將大量被壓抑的需求撲向了商品,這更是加劇了供應鏈的壓力,需求高企而供應不足,從而推高了通脹。
由于持續的供應鏈混亂和勞動力短缺,且價格壓力擴大到住房和能源等類別,許多經濟學家預計,通脹還會變得更糟。
CPI數據反映了能源、住房、食品和車輛價格的上漲,經濟學家被迫提高了他們對2022年通脹的預測。
根據彭博最新月度調查中47位經濟學家的預測中值,美國第四季度CPI將較上年同期上漲5.8%,高于其一個月前預計的5.5%。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預測是在本周三公布10月CPI數據之前提交的。
此外,調查還顯示,到2022年年底,每個季度的CPI預測都將會被上調,這主要是出于對更多私人投資和政府支出的預期。
隨著拜登的一攬子基礎設施法案不斷被通過,經濟學家對通脹持續高企表示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