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禿尾河畔煤化工的綠色底色
已有人閱讀此文 - -這幾天,陶龍比之前更忙了。作為國家能源集團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聚乙醇酸(PGA)裝置的經理,他既要加緊組織員工理論培訓、上崗考試取證,還要帶領他們對裝置進行現場“三查四定”,做好機泵單機試車、氣密試驗、試壓試漏等,每個環節、每處細節,陶龍都要操心。
為確保這個全球首套5萬噸/年PGA示范項目盡早投產,國能榆林化工正在緊鑼密鼓地組織施工及試車準備工作。精制裝置是該項目的預處理單元,位于40萬噸/年乙二醇裝置附近。2021年9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國能榆林化工考察調研時,就是在乙二醇裝置現場親切看望了公司的干部員工。
“我當時就站在員工方隊第一排,現場聆聽了總書記的講話,很激動,也很受鼓舞,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很重。”2022年5月中旬,面對記者,再次回憶起那個“高光時刻”,陶龍激動的心情仍難以平靜,那個溫暖的情景仿佛就在他的眼前。
2021年11月21日,國能榆林化工4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一次打通全流程并成功產出合格乙二醇產品,為國內煤制甲醇聯產乙二醇并向可降解塑料產業鏈延伸奠定了基礎。
發展煤基特種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是總書記在陜西榆林考察時明確提出的要求。榆林化工在建的PGA項目以煤制合成氣為原料生產聚乙醇酸,這是一種全新的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不僅可制成一次性叉勺、塑料袋等生活用品,應用于食品、飲料、醫藥包裝等領域,還因其具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較高的機械強度,在醫療手術縫合、地下非常規油氣開采等高端領域也具有廣闊應用空間。
記者在PGA項目施工現場看到,管廊交錯、塔吊林立、焊光閃閃,到處是一派忙碌景象。據榆林化工基建管理部一位副經理介紹,近期受疫情影響,來自上海、江蘇等地的設備、閥門等在運輸途中被滯留,公司通過各種渠道協調,想盡一切辦法將設備材料延誤對工期的影響降至最低。同時搶抓黃金施工期,實行管道預制、設備安裝同步推進,交叉作業,加班加點。目前,大部分設備已安裝就位,配管、儀表電氣安裝進入高峰,條件成熟的單元提前進行“三查四定”,計劃今年8月試生產。項目建成投產后,榆林化工將形成從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烴、各種化工產品及可降解塑料的完整產業鏈。
“我們要把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和諄諄教誨轉化為實際行動,做好煤化工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這篇大文章。”國能榆林化工黨委書記、董事長姜興劍表示,按照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根據國家能源集團的發展規劃,公司“十四五”期間將擴大聚乙醇酸產能,以煤基特種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為主線,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同時,采用綠電、綠氫、綠氧新技術,與煤化工生產深度耦合,建設百萬噸級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百萬千瓦級綠電項目,生產中高性能煤基瀝青炭素材料,推動產業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
靜靜的禿尾河水從遠方蜿蜒而來,宛如一條玉帶流入黃河,在廣袤的黃土沙原留下了奇麗的“綠色走廊”。緊鄰禿尾河的國能榆林化工,扎根在陜北這片環境承載能力極弱的土地上,初心就是成為踐行“保護母親河”的忠實守護者。項目建設初期,該公司就不惜成本,采用先進技術節約用水量,裝置產生的廢水實行清污分流、污污分治、分級回用,末端實現廢水“零”排放。為進一步減少危廢雜鹽產生量,將資源“吃干榨凈”,榆林化工還將高鹽廢水進一步處理,分鹽結晶,變廢為寶,為煤化工行業廢水處理樹立了標桿。
在榆林化工公用工程事業部水處理分鹽結晶裝置,記者看到,產出的氯化鈉白色顆粒一袋袋碼放整齊準備外銷。“我們在產出硫酸鈉后又進行了大量的技術創新和改造,使氯化鈉產品純度達99.4%以上。”水處理班班長李超對記者說,分鹽結晶裝置可年產硫酸鈉2.4萬噸、氯化鈉1.05萬噸,目前已實現連續穩定運行。
“煤化工產業潛力巨大、大有前途”“推動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總書記在榆林考察調研時作出的重要指示,已成為當下化工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