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化工行業面臨多重挑戰
已有人閱讀此文 - -隨著地緣政治局勢繼續發展,歐洲化工行業正面臨多重不利因素。俄烏沖突推高了歐洲化工企業的原料和能源成本,迫使歐洲提高產品銷售價格。在油價高企的環境下,使用乙烷而不是石腦油作為主要原料的北美和中東石化生產商將享有巨大的競爭優勢,促使全球化學品貿易流變化。另外,供應鏈的壓力加劇了歐洲企業的壓力,也影響了下游需求。如果需求進一步受到影響,歐洲化工業將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
下游買家尋貨歐洲外
隨著歐洲地緣政治沖突升級,歐洲的能源和原料成本高企,已經造成全球貿易流向改變,也讓全球化學品市場的競爭格局發生變化。
歐洲下游產品買家已經開始購買其他地區的產品。盡管時刻面臨物流中斷的挑戰,歐洲下游買家已經傾向于從其他地區采購,不僅可以避開俄羅斯的原材料,價格也更便宜。在歐洲丁苯橡膠(SBR)市場上,亞洲生產商正準備將更多的貨物運往歐洲。一家東北亞的SBR制造商表示,歐洲的輪胎工廠是俄羅斯SBR的主要消費者,但現在很多工廠不得不尋找替代供應源。在燒堿市場,地中海沿岸的歐洲買家正在尋找東北亞的貨物,以取代俄羅斯的供應。
在價格成本高企的情況下,歐洲企業在市場上不可避免的處于被動位置。全球最大的化學品分銷商布倫塔格公司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安·科爾佩恩特納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斷上漲的能源價格會讓歐洲化工行業處于不利地位,這意味著世界上其他地區,包括美國、中東和亞洲化工行業的競爭力正變得越來越強。在未來12到24個月里,變化將非常大。”科爾佩恩特納擔心,如果無法獲得廉價的油氣資源,歐洲化工行業的中長期競爭力將受到影響。他表示:“特別對德國制造商來說,這非常關鍵。此前,歐洲的競爭力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是通過低能源成本獲得的,高能源成本將促使歐洲從歐洲以外獲取化學品供應,讓外部獲取更大優勢。”
供應鏈面臨更大壓力
本土不斷上漲的化學品價格讓歐洲企業不得不寄希望于外部化學品。但是,全球物流和供應鏈網絡仍然面臨嚴重壓力,特別是海運集裝箱系統。這讓歐洲企業面臨著巨大壓力。2020年以后,在全球需求強勁的情況下,物流行業持續遭到各種國際性事件的影響,也讓一些化學品價值鏈上的產品價格達到創紀錄水平。
目前,亞洲疫情再次抬頭,與俄烏沖突疊加在一起,讓全球海運集裝箱運輸系統進一步受到干擾。科爾佩恩特納表示:“俄烏沖突之前,供應鏈就已經承受著嚴重的壓力。地緣政治沖突正在影響生產和供應鏈,特別是在歐洲,且不會很快恢復正常。供應鏈上的額外壓力對價格走勢產生了巨大影響,我們看到價格大幅上漲,尤其是在能源成本高企和供應短缺的推動下。”
總部位于比利時的特種化學品分銷商阿澤雷斯公司也看到了全球物流的持續挑戰,特別是從亞洲到歐洲或美洲的貨物運輸。阿澤雷斯首席執行官漢斯-約阿希姆·穆勒表示:“亞洲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物流的影響非常大。不僅如此,幾個月來,美國沿海地區一直遭受勞動力短缺的困擾,貨物清關速度放緩,另外,美國和歐洲都存在卡車司機短缺的問題。這種情況在2022年很難恢復正常,我們只能希望在2023年這些供應鏈能達到一定程度的穩定。”
對于部分農業來源的化學品,影響尤其巨大。烏克蘭和俄羅斯分別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葵花籽油生產國,產品短缺正影響著總部位于英國的科尼利厄斯集團為化妝品行業的采購。科尼利厄斯集團主席兼歐洲化學品經銷商協會會長內維爾·普賴爾表示:“葵花籽油目前價高難求,且會對甜杏仁油和橄欖油等其他油料產生造成連鎖反應,最終導致通脹。”
商品需求可能減弱
歐洲化學品分銷商表示,與供應問題成鮮明對比的是,2021年以來,歐洲下游需求一直保持強勁態勢。然而,隨著能源價格飆升、利率上升和通貨膨脹,這種情況在今年剩下的時間里能否持續也存在疑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今年4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將2022年全球GDP預期同比下調0.8個百分點,至3.6%。歐元區2022年GDP修正為2.8%,2023年修正為2.3%,下調1.1個百分點。這勢必影響歐洲市場的需求。
科爾佩恩特納表示:“由于物流限制,以及能源價格不斷上漲導致的產能削減,需求超過了供應。我們尤其在無機化學品市場看到,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導致產量下降,從而加劇了供應短缺。目前來看,歐洲的需求仍是健康的,但還不能區分這是真實需求、庫存補充,還是采購經理考慮到價格持續上漲而進行的預先采購。”他表示,美國的供需比歐洲更為平衡,但他也看到了能源和物流成本上漲的影響。“目前美國的通脹趨勢甚至比歐洲更為明顯,這也將導致類似的消費者行為,人們可能會推遲對較大可自由支配商品的購買。”科爾佩恩特納表示。如果消費者對于商品的需求減弱,歐洲化工市場將面臨更嚴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