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板塊:龍頭業績搶眼——石油和化工板塊一季度業績盤點和展望
已有人閱讀此文 -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時代背景下,全球能源綠色轉型成為必然,中國新能源發展正呈現清晰的多元化趨勢。新能源汽車旺銷帶動鋰電池產業鏈全面上升,引領新能源革命的光伏產業迎來快速發展期,氫能源方案出臺使得行業進入加速期。在此利好背景下,一季度,新能源賽道頭部上市公司業績亮眼。
鋰電上游利潤翻番
一季度,鋰電行業高景氣度延續,需求與供給不足的結構性錯配持續,上游鋰鈷、電解液、正極材料等產品價格大漲或保持高位,相關板塊上市公司營收及利潤高增。
去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猛帶來了鋰電材料環節的供不應求,六氟磷酸鋰價格自底部6萬元(噸價,下同)左右上漲至60萬元左右,漲幅達10倍。今年一季度,隨著新增產能陸續投放,六氟磷酸鋰產品價格已經回落到40萬元以內,疊加原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六氟磷酸鋰單位盈利下降。不過,整體盈利水平仍在高位。
去年,碳酸鋰價格從最低的4萬元左右上漲至近50萬元,漲幅達12倍。自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碳酸鋰價格的加速上漲使得企業盈利水平顯著提升。
在此背景下,一季度,23家鋰電上游板塊上市公司共實現主營收入1309.72億元,環比增長4.69%;歸母凈利潤212.75億元,環比翻一番。其中,融捷股份一季度實現凈利潤2.54億元,同比增長近140倍;永興材料一季度實現凈利潤約8.11億元,同比增長5.5倍。
在疫情多點散發的情況下,4月汽車產銷量有所下降。但新能源汽車產銷仍然實現快速增長。當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31.2萬輛和29.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3.95%和44.6%。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當前工信部建立產業鏈供應鏈應急協調機制,設立重點保障企業的“白名單”,優先保障“白名單”企業復工復產、物流運輸和配套企業協同復產。預計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比4月會有所增加,對鋰電池行業產生積極影響,相關板塊業績仍將向好。
光伏龍頭盈利突出
作為未來新能源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光伏產業向好趨勢持續明朗。一季度,本在淡季的光伏行業呈現高景氣度,頭部企業業績突出。
據統計,一季度,通威股份、中來股份、晶科能源、隆基股份等9家光伏上游板塊上市公司共實現主營收入809.41億元,環比增長10.53%;歸母凈利潤102.73億元,環比增長38.52%。
數據顯示,全球組件出貨量前4位的龍頭企業基本穩固,仍舊由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股份4家頭部把持,且組件出貨量均超過6GW。其中,晶科能源則以唯一出貨“進八”的亮眼成績重新回到榜首位置。據悉,晶科能源還憑此率先實現全球累計出貨量100GW+,成為全球首家完成組件出貨“破百”的光伏企業。
后期來看,國內幾大硅料生產企業的產能從去年10月以來陸續釋放,預計2022年國內硅料產量將會達到去年的2倍左右,因此硅料價格繼續下探將是大概率事件,這將對光伏產業整個供應鏈市場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氫能成為后起之秀
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對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正成為能源革命的關注熱點。
據國際氫能委員會預計,2050年全球能源消費結構中,氫能占比有望達18%,產值達2.5億美元。按照車百智庫2020年發布的預測報告,2050年氫能在我國能源體系中的占比約10%,氫氣需求量6000萬噸,年經濟產值12萬億元,全國加氫站數量達1.2萬座。氫經濟基本發展成熟,交通運輸、工業領域實現氫能普及應用,燃料電池車年產量達3000萬輛。
在此宏觀背景之下,從各領域的企業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將氫能視為必爭之地。一季度,國內氫能產業相關政策已經達到214項,超過了2021年政策數量的50%。
在此背景下,美錦能源、寶豐能源、濱化股份、九豐能源為代表的氫能頭部上市公司業績表現良好。據統計,一季度,這4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主營收入219.55億元,環比下降1.09%;而歸母凈利潤為31.85億元,環比增加61.92億元。
據清科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一季度,全國共有51支以氫能產業鏈為主題或明確將氫能作為主要投資方向的基金完成募集,累計募集資金121.63億元。近期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對整個行業的帶動作用非常明顯,氫能板塊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