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貿試驗區舟山片區創下10項“全國之最 ”
已有人閱讀此文 - -五年來,浙江自貿試驗區舟山片區服務國家戰略,圍繞建設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新高地,聚焦油氣全產業鏈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資貿易便利化自由化,實現了“無中生油”“聚氣發展”的改革突破,為全國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蹚出了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道路, 取得了10項“全國之最”標志性改革成果:
一是建成了全國最大、全球最大的石化基地之一。堅持“民營、綠色、國際、萬億、旗艦”發展定位,在魚山石化基地超常規建設浙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實現“十年任務四年完成”,形成了4000萬噸/年煉油能力,培育了舟山市首個產值千億元企業,在東海洋面上打造了一座璀璨絢麗的國際石化城。
二是打造了全國最大的能源保障基地。聚焦保障國家能源經濟安全,全力推動一批重大油氣儲運項目建設,形成國有、民營共同發展的儲備模式,累計形成油氣儲存能力3400萬方,國家儲備原油保障時間占全國四分之一。
三是構筑了全國最活躍的油氣產業發展高地。大力推動油氣全產業鏈投資貿易便利化自由化,打通原油進口、成品油出口、保稅油加注、油品批發無倉儲、油品貿易人民幣結算等關鍵環節,在全國率先獲批油氣全產業鏈開放發展賦權政策,營造公平、開放、活躍的油氣市場,累計集聚國有、民營、外資等各類油氣企業9000余家,成為全國油氣企業最為集聚的地區之一。
四是邁入了全國第一、全球第六大國際船加油港行列。堅持對標新加坡,在全國率先承接國家審批權限下放,集聚國有、民營、外資等保稅油經營企業18家,探索形成行業標準規范,攻堅突破跨港供油、不同稅號油品混兌等系列政策,保稅油年供應量達552萬噸,年均增長32%,成為全球增速最快、潛力最大、效率領先的區域。
五是打造了全國第一大油氣貿易港。依托完善的油氣產業鏈,積極發展油氣進出口貿易,深化與上期所“期現合作”,打造區域能源貿易消費結算中心,港口年油氣吞吐量達到1.32億噸,位居全國第一,累計實現油氣貿易額19033億元,年均增長83%。
六是發布了全國唯一具有影響力的低硫油價格指數。聯合上期所實質性共建長三角期現一體化交易市場,發布中國舟山低硫燃料油保稅船供報價,推動我國首次在保稅燃料油加注領域應用自己的價格指數,打破了嚴重依賴國際定價的局面。
七是啟動了全國最大的LNG接收中心建設。扎實謀劃推動LNG項目建設,建成投運新奧LNG項目,累計實現LNG接收能力1000萬噸/年,占全省50%以上,中石化LNG、浙能LNG等項目正扎實推進,未來將形成年LNG接收能力超2500萬噸。
八是打造了全國最優的船舶通關數字口岸營商環境。率先試點船舶通關一體化改革,建成全國首個船舶進境通關無紙化口岸,舟山數字口岸綜合服務和監管平臺上線運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船舶通關“一單多報”經驗成為全國樣板,大宗商品口岸通關效率連續多年保持全國領先。
九是搭建了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油氣產業合作平臺。連續五年舉辦世界油商大會,邀請國際油氣領域知名企業開展合作交流,豐富產業對接形式,拓寬產業合作領域,形成了全球油氣領域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的合作平臺。
十是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鐵礦石中轉基地。充分發揮馬跡山、鼠浪湖礦石中轉碼頭地理環境、區位特點、保稅協同等多方面優勢,加快建設國際礦石中轉基地,系統化拓展和豐富鐵礦石儲運、加工、分銷業務,有序推進大宗商品儲運和分銷中心建設,鐵礦石吞吐量達到1.3億噸,混配礦1752萬噸,業務輻射長江沿線30余家鋼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