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巨虧222億,民航業如今再遭暴擊,機長:請不要喪失信心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3月21日下午發生的東方航空MU5735空難引發全國關注。東方航空方面表示,東方航空目前已將該公司所有737-800執飛航班的飛機控制在地面,空中的航班落地后不再執行航班。
受疫情影響,航空公司虧損嚴重。據民航局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張清透露,2022年前兩個月,民航業整體虧損達222億元。
從披露數據來看,東方航空、南方航空和中國國航三大央企航司集團,都面臨著債務規模大、財務杠桿高企等系列問題,由于運力投入和機隊規模的擴張,資本支出壓力依然較大,可謂步履維艱。
空難發生后,消費者對民航業的安全性存在疑慮,無疑也將影響到民航業的整體恢復速度。
2020年初疫情襲來,作為重資產行業的民航業損失慘重。民航整體支出大都不受航班班次和運量影響,是較為穩定的剛性支持。因此,在突發情況下,航空無法通過調整而大幅消減成本。
據張清透露,2020年,民航全行業虧損974億元,其中航司虧損794億元,機場虧損233億元;2021年,全行業再次大幅虧損842億元,其中航司虧損671億元,機場虧損246億元。
民航局財務司司長熊艷華指出,相較疫情前,航空公司的負債規模增長超過30%,機場超過40%,“疫情衍生風險也在不斷積累,安全投入和保障能力下降。”
據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航集團”)披露的2021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應收帳款從2020年底的24.05億元增至33.08億元。短期借款也從2020年底的228.25億元增長至428.3億元。合同負債額則從37.06億元暴漲至93.35億元。
同花順數據顯示,東航集團目前債券存量規模110億元,債券5只,其中4只為超短期債錢,一只為中期票據。
2018~2020年,東航集團也持續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合作航線補貼等多種方式的支持,分別達到56.96億元、67.16億元和62.43億元。
根據中誠信國際在2022年3月發布的東航集團信用評級報告,東航集團的財務杠桿依然高企,資本支出壓力仍存,疫情短期內沖擊公司經營業績及流動性。
“鑒于航空運輸業資本密集型的產業特性,公司債務規模始終較大,且隨著運力投入和機隊規模的擴張以及疫情影響而不斷增長。”中誠信國際表示。
由于航空公司重資產的特質,公司未來幾年在飛機購置及基地建設方面仍將投入大量資金,資本支出壓力仍然存在。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南方航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航集團”)和中國國際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航集團”)身上。2021年前三季度,東航集團、南航集團和國航集團的全部債務資本化比率分別為69.39%、71.45%和67.1%,債務狀況不容小覷。
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民航客運需求端亦面臨較大壓力。不過,雖然行業短期經營承壓,但較多券商及行業內人士認為,2022年起出行板塊大概率迎來趨勢性復蘇態勢。
根據各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披露的2022年2月經營數據,三大航司在旅客運輸量、客運運力投入、客座率、旅客周轉量等主要指標上均較2021年同期出現增長。
從旅客運輸量來看,2月份,中國國航乘客人數441.45萬人次,同比增長25.6%;中國東航載運旅客560.348萬人次,同比增長44.34%;南方航空載客人數734.859萬人次,同比增長45.38%。
光大證券研報指出,隨著新冠疫苗/治療技術的不斷推進,航空客運需求必將逐步恢復,相關公司價值重估是確定性事件。
但在MU5735空難影響下,消費者對民航業的信心仍需時間恢復,民航業整體復蘇的速度或將放緩。
3月21日,某上市航司的資深機長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中國擁有著世界民航發展史上最長的安全記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航空安全監管體系已經極為成熟,在全球都處于領先水準,“航空安全一直是我們飛行員最重視的工作,如今雖然遭遇了一些小小波折,但也請大家保持信念,不要喪失對中國民航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