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一江東去的碧水清流
已有人閱讀此文 - -2021年3月1日,我國第一部流域保護法《長江保護法》正式施行,開啟了長江大保護的全新篇章?!堕L江保護法》實施一年來,化工行業深入開展治污攻堅,全力呵護一江碧水,加速產業結構綠色升級。
壯士斷腕,嚴守生態底線
近年來,沿江化工園區、企業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囑托,堅守安全底線、把牢環保紅線。特別是《長江保護法》實施一年來,他們始終把安全環保放在壓倒性位置,顯著提升了本質安全和清潔生產水平。
《長江保護法》提出,磷礦開采加工、磷肥和含磷農藥制造等企業,應當按照排污許可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總磷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對排污口和周邊環境進行總磷監測,依法公開監測信息。“為此,興發集團著力提高磷石膏消納水平,推動磷石膏綜合治理、系統治理、協同治理,促進磷化工綠色可持續發展。去年,企業副產磷石膏180萬噸,消化利用91萬噸,綜合利用率達50.56%。”全國人大代表、興發集團董事長李國璋介紹。
面對《長江保護法》及配套政策要求,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關停沿江裝置。他們關停了年盈利3億元的尿素廠,將產能接續至乙二醇項目,實現了新舊動能轉換。2021年以來,為進一步降低煤耗,三寧化工持續不斷進行50余項型煤技術改造,其中布袋除塵器清灰、排灰系統改造、粉煤成型關鍵技術集成及產業化運用、環己烷氧化工段副產碳酸鈉生產型煤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使公司原料能耗、物耗達同類裝置最低。
水污染防治是長江大保護的重中之重。2020年以來,巴陵石化公司對長江干堤岳陽云溪道仁磯段的白尾碼頭進行提質改造,打造生態、環保、安全、高效的現代化碼頭。此外,該公司持續強化環保治理,完成總部環保責任書10項指標要求;強化廢水源頭管控及治理,源頭取樣近5000個,實現污染溯源;持續開展廢氣隱患治理和異味排查,實現催化煙氣氮氧化物按特別排放限值達標排放;完成煉油部4套煙氣及橡膠部2套揮發性有機物(VOCs)在線監測驗收聯網。
由于毗鄰長江,中韓石化一直將水體風險作為第一大環境風險進行管控。2021年,公司制定了17項節水減排措施。一年間,公司污水回用率從10%提高到了30%,在各項外排指標均遠優于國家規定標準的基礎上,外排污水總量下降23%,外排化學需氧量、氨氮總量大幅下降,危廢外委處置量為近5年來最低。今年1月,中韓石化油碼頭生活污水收集設施正式投用,成為華中地區首個免費接收處理靠泊船只生活污水的碼頭。該設施每年免費接收處理2000余噸靠泊船只的生活污水,建立“船—港—城”一體化污染物處置模式。“過去靠岸后我們要到處聯系污水接收船,有時一天操作幾次。現在我們只需掃碼登記,十幾分鐘就完成污水輸送,省錢又省事。”遠洋9003輪船長說。
圖為中韓石化化工廠區液體碼頭管理站。(付松 攝)
以法之名,破解“重化圍江”
近年來,沿江各省市將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攻堅作為重要抓手,制定工作方案及任務清單,有效修復了長江岸線。而《長江保護法》實施后,更為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新的法律武器。沿江各地區、部門以法治力量守護長江,把破解“重化圍江”難題作為壓倒性任務,加速推進化工產業整治與提升。
2021年6月,宜昌市猇亭區新洋豐老廠區磷銨生產車間、磷石膏綜合利用生產線永久性停止運轉。至此,湖北2018年啟動的沿江(長江、漢江、清江)1千米內118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全部完成。這118家化工企業騰退岸線149.8千米,使長江岸線增加了856萬平方米綠地。
作為化工大省,江蘇圍繞化工綠色發展在沿江地區做減法,在沿海地區做加法,支持省內徐圩新區等國家級化工園區發展成大的綠色化工區,利用沿江騰出的空間,加快修復長江生態。6年來,江蘇累計關停化工企業4600多家,化工園區從54家調整到了29家,騰出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以常州濱江開發區為例。2021年,濱開區堅持安全綠色發展理念,以長江大保護為統領,累計簽約關停化工企業49家,完成拆除41家;沿江5千米廊道式生態安全緩沖區全線建成,污染防治攻堅戰、藍天保衛戰等生態治理行動深入推進。
面對監管要求和發展需要,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始終將安全和環保作為發展的首要任務。經過兩年的整治,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內VOCs排放總量和走航濃度下降比例實現“雙20”,區域內廢水排放總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實現雙削減,危險廢物安全和環保實現雙提升,水環境、空氣質量雙改善,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保綠增綠,聚焦轉型升級
《長江保護法》提出,推動石油、化工等產業升級改造,提升技術裝備水平;推動農藥、氮肥、焦化、原料藥制造等企業實施清潔化改造。一年來,沿江化工企業、園區聚焦“保綠+增綠”目標,瞄準生態優先、綠色轉型之路,在新一輪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中實現新突破。
“興發集團持續加強創新體系和能力建設,推進傳統化工企業加速向現代科技型企業跨越轉型。”李國璋表示,2021年,企業共抓長江大保護的效果初步顯現,迸發了綠色發展新動能,經營業績創歷史新高,全年實現銷售收入459億元、上繳稅費11.11億元、出口創匯11.0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27%、112.84%、86.94%。
據介紹,興發集團用3年時間開發微電子、有機硅新材料等高端產業,產業結構邁向綠色化、精細化、高端化。2021年4月,興發集團主導投資的湖北化學品專區開建,項目包括濕電子化學品、電子級硅材料、電子級特氣等,進一步實現系列電子化學品國產化穩定供應。
“圍繞沿江項目搬遷,公司充分發揮園區優勢,利用園區已有的氨、氫氣、硝酸等原材料,形成完整的尼龍6和尼龍66兩條循環經濟產業鏈,進一步提升規模效應和產品附加值,延伸并拓寬省內己內酰胺產業鏈。”三寧化工董事長李萬清說,去年他們投資100億元的乙二醇項目建成投產,當年生產總氨51.5萬噸、尿素58.4萬噸、乙二醇29.2萬噸,實現了公司產品由傳統化肥向化工新材料的“二次裂變”。
化建企業同樣抓住沿江化工產業綠色轉型孕育的機遇,深度參與園區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及搬遷入園、轉型升級改造擴能等項目。
“我們充分利用園區企業搬遷整治、轉型升級新機遇,策劃落地了一批大型項目。”中國化學工程第十六建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佑錕表示,企業深耕武漢化學工業園、宜昌姚家港化工園、宜都化工園、荊門化工循環產業園等重點園區,立足湖北、重慶市場,沿長江經濟帶11省市拓展。目前,公司已中標長江大保護項目4個,總合同額25億元。
中國化學五環公司同樣積極投身長江大保護。公司是工信部化工園區建設及管理標準規范編制單位之一,一年來持續為政府做好化工企業搬遷入園的頂層設計獻智獻策。公司參加了工信部對湖北省沿江化工‘關轉搬改’工作的調研檢查;在34家湖北化工園區開展合規化工園區檢查工作,并將經驗推廣到重慶、江西、湖南等長江經濟帶其他省市,當好長江經濟帶“綠色先鋒”。五環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程臘春表示,目前公司正緊鑼密鼓開展中化學宜昌新材料創新產業園項目,布局包括化工新材料在內的實業領域。
岸在變綠,水在變清,天在變藍?!堕L江保護法》實施一年來,從上游到下游,從支脈到主干,隨著一場場生態保護和轉型升級攻堅戰接連打響,沿江化工產業發展理念深刻嬗變,產業結構與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繪就了一幅濃墨重彩的綠色高質量發展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