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構建化工發展新格局貢獻江蘇智慧
已有人閱讀此文 -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江蘇石化界引發熱烈反響,業內企業家和專家紛紛表示,按照2022年經濟工作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總要求,將圍繞穩字立足創新,加快推進綠色轉型升級,助推江蘇成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先行區、示范區,為構建我國化工發展新格局和助力化工高質量發展貢獻江蘇智慧。
南京工業大學微化工研究中心主任蘇賢斌表示,學習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既感到化工科研創新驅動潛力巨大,又感到前沿顛覆性技術開發現實需求緊迫。他們將圍繞綠色低碳積極開展科研創新工作,整合先進化學手段與前沿化工技術,開展精細化學品、藥物分子、生命分子的綠色低碳制造技術研究,加快推進二氧化碳耦合制甲醇、二氧化碳移除與低成本利用等前沿綠色低碳技術研究,力爭在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及技術成果工程化產業化方面取得更多突破。
江蘇省化工協會專家介紹說,江蘇沿江、沿海化工項目布局密集,煤炭、原油等能源消耗總量偏大。受能耗“雙控”制約,純堿、化肥等基礎原料生產裝置曾多次被限電、限產,一度危及化工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及農業生產的穩定。此次會議能夠順應民意,及時改變簡單化的層層分解能耗“雙控”的做法,受到普遍點贊。鑒于全球氣候變暖的現實,未來化工要構建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的內循環新格局,出路在于創新和綠色低碳發展。因此,江蘇化企不僅要在戰略上優化產業布局及調整產品結構,全方位推進綠色轉型升級,還要在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上謀求突破,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
江蘇環保產業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海鎖表示,啟動、實施化工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圍繞新材料產業鏈、供應鏈開發配套推動主產業工程化項目建設,將有助于發揮區域協同資源優勢,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快速趕超新材料、低碳發展的國際先進水平。未來應根據生態發展戰略需要,重視涉及高濃度有毒有害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核心技術、配套材料等基礎產業水平的提升,有效實施化工環保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最大限度實現節能、節水、減污、降碳,助推化工產業朝著生態優先綠色低碳方向發展。
江蘇富稼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劉龍博士說,會議提出要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在細分市場占有率比較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江蘇化工擁有獨特的人才優勢,應聚焦科技前沿,有計劃地培育一批化工新材料、高端裝備方面的單項冠軍。他還建議有條件的化工園區開辟“專精特新”化工發展基地,打造創新型“小巨人”化工企業,培育更多的“專精特新”創新發源地。
此次會議強調的營造公平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也成為蘇北沿海化工企業家們熱議的重點。蘇北沿海一帶的化工企業家認為,盡快實行公平的競爭環境將有助于提振沿海化工的信心和推進安全環保整治的決心。沿海化工通過近四年的安全環保整治提升行動,無論是裝置水平、“三廢”處理設施、合規經營及化工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總體上都處于先進序列。但眼前的現實卻是沿海很多先進的裝置處于停產狀態,而中西部大批新建的中小化工項目既無污染治理配套設施又無合規生產手續,不僅嚴重危及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存在的安全隱患更不容忽視。因此,在全國范圍內營造安全監管、環保執法公平的市場環境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