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協調BDO向PBAT讓利 產業人士提醒緊盯成本控制
已有人閱讀此文 - -面對日益嚴重的塑料污染問題,全球積極推廣可降解材料,但在2021年可降解材料行業扔處于政策導入期,政策延續性短期內依然是可降解材料的驅動因素。
山東資深產業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下游行業因為原材料價格高企的緣故,備貨并不積極,PBAT等材料近期價格走勢也不甚樂觀。2022年可降解材料產業的發展看政策執行力度,更關鍵的要看成本控制能力,若業內實現技術突破,或者工藝優化,可降解材料替代傳統材料才會迸發內生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采訪了解到,近期國家相關部委及行業協會組織BDO與PBAT工廠召開了一次協調會,會上雙方達成一致意見,作為原材料的BDO生產企業同意向PBAT讓利,以期更好地執行國家推行可降解材料的政策。
材料居高位 下游需求不振 PBAT企業利潤倒掛
可降解材料中,目前技術最為成熟的生物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為 PLA,石油基生物降解材料為 PBAT,這兩種材料目前已經具備產業化的能力,也是各廠商加大布局力度的方向。
從價格上來看,無論PLA,還是PBAT,價格目前均處于歷史高位,業內人士認為,高價位抑制了下游需求。目前PLA市場價格維持在23000-27000元/噸的區間,平均價格為25000元/噸;PBAT市場價格維持在 23500-26000元/噸的區間,PBAT平均報價為24750元/噸。
PBAT屬于石化新產品,從2020年興起,目前在整體規模、需求尚未穩定的情況下,還沒有出現規律性周期波動,記者綜合采訪了解到,目前PBAT生產企業仍處于利潤倒掛情況,噸虧損2000左右,PBAT的關鍵原材料BDO價格目前穩至31000元/噸,較2021年初價格上漲145%。
對于PBAT一季度的走勢,卓創資訊分析師張春艷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一季度新產能依然有輸出,預計新增20-30萬噸,但下游需求不振、企業對于新項目會首選試車調試,不一定會直接向外輸出。”
張春艷表示:“BDO向下調價,會讓PBAT企業利潤回升,但下游開工率目前40%左右的開工率,依然無法明顯提振市場需求,PBAT的價格走勢后期要緊盯使用可降解材料的政策執行力度,另一點要看PBAT工廠的成本控制能力。”
2021年PBAT的擴產幅度較大,且行業無較大技術壁壘,產業人士認為PBAT材料價格后續可能會有所下滑,因此PBAT廠商未來的主要競爭力來自成本控制能力。
前述產業人士向記者表示:“短期內實現大的技術升級不太現實,但通過煉化一體化,降低能耗,減少殘廢料,提高綜合利用水平,是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徑。”
目前,行業內已經具備一體化的企業具備較強競爭優勢,如:萬華化學、恒力石化、彤程新材等。
丙交酯核心技術已攻克
除了PBAT外,另一種已經產業化的可降解材料PLA由于具備較高技術壁壘,整體產能較為平穩,在PLA生產中,中間體丙交酯是技術關鍵,目前已經公開表示攻克了丙交酯核心技術的企業包括金丹科技、中糧科技。
“由于丙交酯的工藝壁壘極高,少數能夠生產丙交酯的企業也基本都是自產自用,這讓丙交酯成為了制約PLA生產企業盈利水平的關鍵環節”,前述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不少國內企業也在通過自主研發或技術引進的方式打通乳酸-丙交酯-聚乳酸的產業鏈,在未來的PLA行業中,能夠掌握丙交酯技術的企業將會獲得明顯的競爭優勢,從而分享更多的產業紅利。”
火爆的市場行情,引得一些玉米深加工和生物化工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了PLA這一藍海市場。中糧科技曾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通過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掌握了PLA全產業鏈生產工藝和加工技術,萬噸級丙交酯項目也正在穩步推進。金丹科技則重點布局了乳酸-丙交酯-聚乳酸產業鏈,具備獨立工業化生產丙交酯的能力。
國內EVA行業龍頭聯泓新科2021年也將目光投向可降解材料領域,公司方面表示:“聯泓格潤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一體化項目已經完成立項備案,目前正在辦理項目建設相關手續,投產后將為公司后續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會通股份也在2021年4月與安徽蕪湖三山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合肥朗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投資設立項目公司的方式開展年產35萬噸聚乳酸項目。其中,一期項目投資約20億元,建設年產5萬噸PLA項目,建設周期3年,二期項目將繼續建設年產30萬噸PLA項目。回收龍頭格林美近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正建設3萬噸/年可降解材料項目,產品主要以PLA和PBAT為主,應用于吹膜注塑吸塑等領域。
中糧科技下屬聯營公司吉林中糧生物材料有限公司PLA產線已實現量產,產線設計聚乳酸原料和制品年產能約3萬噸。國內乳酸龍頭金丹科技現有1000噸聚乳酸小試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