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學:從工程驅動轉型為多業態并行
已有人閱讀此文 - -作為我國工業工程領域資質最齊全的企業,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改革和創新為動力,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實現了由工程驅動轉型為“建筑工程+設計研發+實業及新材料”并駕齊驅的發展模式。2021年三季度報顯示,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99.86億元,同比增長36.27%,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近日,《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石油和化工上市企業高質量發展調研組走進了中國化學位于北京的總部。
持續創新 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中國化學是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之一。多年來,中國化學持續推進技術創新工作,努力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在傳統化工、新型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綠色環保技術、氫能利用等多個領域,通過自主創新和產學研協同創新等方式,形成系列的工藝技術和工程技術,推進了產學研協同創新。
“公司已經構建‘技術+產業’一體化發展模式,制訂了科技研發激勵機制,打造‘科學家+工程師’研發隊伍,促進‘創新技術+特色實業’一體化發展。”該集團負責人告訴調研組,創新使得企業活力迸發、高端人才富集。目前公司擁有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行業勘察設計大師等在內的一大批優秀管理和技術人才隊伍。
在研發平臺建設方面,公司重點構建以科研院為龍頭,海外分支機構為窗口,企業研發機構為紐帶,各細分領域差異化發展的“1總+多院+N平臺”研發平臺體系,設有日本分院、北京房山實驗基地等9個分院和多個細分項目平臺,積極打造化工領域原創技術“策源地”。
在公司展廳,調研組看到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的成果展示:綠色己內酰胺技術已應用于福建天辰耀隆己內酰胺工廠等多個項目;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技術已應用于華亭煤業集團的20萬噸/年聚丙烯項目;甲苯二異氰酸酯(TDI)技術已應用于滄州大化5萬噸/年TDI工程;高效合成、低能耗尿素技術已應用于山東華魯恒升公司的100萬噸/年尿素項目……
這些,都是公司協同創新發展的一個個縮影。
綠色環保 助力行業實現低碳減排
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圍繞“源頭減碳、過程降碳、尾端固碳”,在碳循環和碳捕集利用方面做了諸多技術儲備和戰略布局。中國化學在低碳減排方面一直在努力。他們既對存量化工石化項目進行減碳、降碳綠色升級改造,又對增量項目采用碳循環工藝,提供最優化、低碳化綜合解決方案,助力國家實現“雙碳”目標。
1953年成立至今,中國化學承擔了我國90%的化工項目、70%的石油化工項目。集團黨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現在的中國化學和以往相比有很大改觀,公司將綠色發展等先進理念、綠色化工工藝技術應用于所承建工程項目,從設計源頭入手,減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一個個鮮明的工程案例,足以說明中國化學在綠色環保方面所作的貢獻。天津港“8·12”重大事故現場污染土壤修復、神華新疆68萬噸/年煤基新材料一體化等項目采用了多項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措施,污水達到“零排放”,每年少排放污水1080×104立方米、少排放CODcr約4700噸;首套采用國內自主開發的甲醇制烯烴DMTO-II技術裝置,乙烯+丙烯選擇性達86%,可增產烯烴10%以上,每噸烯烴甲醇消耗降低10%以上,大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據調研組了解,“十四五”期間,“雙碳”目標將使現代煤化工產業面臨極大挑戰。為此,中國化學也正逐步探索減碳技術新工藝。
調研組了解到,中國化學正積極部署高效CCS以及二氧化碳驅油等CCUS技術的前沿性研發,并研究煤轉化、油煤氣耦合制燃料和大宗化學品的低碳新路線,利用現代煤化工基地的可再生能源優勢,耦合煤化工,來部分替代煤制灰氫,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聚焦新材料 推進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中國化學聚焦化工新材料領域,主攻“卡脖子”技術, 拓展了新材料行業高附加值產品領域。在新材料領域,中國化學已研發和掌握己內酰胺、己二腈、氣凝膠等化工新材料領域核心技術,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16年,公司依托自身研發的綠色己內酰胺成套技術和系列催化劑,在福建投資建設了尼龍6關鍵單體原料己內酰胺項目,產能提升至33萬噸/年,創全球單線最大產能;公司依托自主研發丁二烯法己二腈技術,解決了國內尼龍66關鍵原料己二腈被“卡脖子”的問題,并在山東淄博投資建設20萬噸/年的我國首個工業示范裝置;依托合作開發的硅基氣凝膠技術,正在重慶投資建設氣凝膠復合材料實業項目,預計近期投產運行。
調研組還了解到,中國化學正在聚焦聚烯烴彈性體(POE)、環保催化劑、PBAT、ASA樹脂、聚酰亞胺、阻燃尼龍、尼龍12、垃圾氣化、氫能儲運等一批中高端的高附加值產品技術領域,有序推進關鍵技術的小試研發、中試放大和產業轉化,不斷延伸研發板塊和實業板塊的產品鏈、產業鏈、價值鏈。
面對“十四五”,中國化學做了這樣的戰略布局:將聚焦化學工程主責主業,加快打造工業工程領域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高端化學品和先進材料供應商,更好推進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加快建設特色鮮明、專業領先、核心競爭力強的世界一流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