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危機最新進展!集團公告:正調動廣泛資源,努力化解風險
已有人閱讀此文 - -恒大危機有新進展!
恒大集團發布公告,正調動廣泛資源,并將積極與債權人保持溝通,努力化解集團風險,維護各方合法權益。
截至目前債務違約房企名單有中國恒大、華夏幸福、藍光發展、協信遠創、泰禾、中國泛海、北大資源、陽光100中國、新力控股、花樣年等等。
12月22日晚間,中國恒大集團發布公告,公告表示針對本集團目前面臨的風險,中國恒大集團風險化解委員會正調動廣泛資源,并將積極與債權人保持溝通,努力化解集團風險,維護各方合法權益。
同時提示,本公司股東及其他投資者在買賣本公司股票時,需要審慎行事。
值得一提的是,12月22日,恒大地產集團在深交所發布公告,表示中誠信國際決定將恒大地產主體信用等 級由 BB 調降至 B,將“15 恒大 03”、“19 恒大 01”、“19 恒大 02”、“20 恒大 01”、 “20 恒大 02”、“20 恒大 03”、“20 恒大 04”、“20 恒大 05”和“21 恒大 01”債項信用 等級由 BB 調降至 B,并將主體和上述債項信用等級繼續列入可能降級的觀察名 單。
12月6日,中國恒大公告表示,考慮到集團目前面臨的經營和財務上的挑戰,董事會決議設立中國恒大風險化解委員會。
恒大風險化解委員會成員具體包括:恒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恒大財務總監及公司執行董事潘大榮、粵??毓杉瘓F副總經理劉志鴻、中國信達副總裁趙立民、越秀集團首席資本運營官李鋒、國信證券合規總監陳勇、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郝瀚。
專家解讀恒大危機:
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發文解讀到:
年房企的頻頻爆雷,尤其是像恒大這種巨無霸的頭部房企也出現嚴重的債務危機,應該是一次對國家金融監管層和融資系統的超級警醒,必須深刻意識到,中國企業的融資模式必須盡快由負債型的間接融資模式轉向權力型的直接融資模式,從而實質性降低企業債務風險和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的風險。
企業要發展,當然要融資,但融資就一定要背上沉甸甸的債務,這種局面必須改變。這次恒大債務危機爆雷,當然是壞事,但從某種意識上說,也是一件好事,那就是,很可能加速推進中國企業融資模式的改變,債務性的間接融資模式必將大幅降低比例,而一個以資本市場為主體的企業直接融資時代可能就要來臨了。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發文解讀表示:
對部分開發商風險的監管,當下的邏輯已經很清晰了,絕非傳統營建商的監管,而是準金融機構的監管。相比傳統金融機構,這類準金融機構“不持牌”,完全游離于監管之外。但是,就像銀行存款一樣,開發商拿了百姓的錢(預售資金)是要剛兌的,境內外債券也要剛兌。
既然是剛兌,就得對你監管,三道紅線、貸款集中度、自有資金拿地、對流入地產的資金進行比例和規模管控等,就和存貸比、銀行資本充足率一樣,是監管的手段。講了這么多,就是要告訴大家,出了問題,只能“自救”,政府介入,絕非救你,而是保民生金和防風險。
如果基本盤穩了,這部分企業“出清”的風險就小了。能自救的算是幸運的,不能自救的就要出清了。實現風險“軟著陸”,行業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之路,這樣的刮骨療傷之痛,必須承受。
事件回顧:
12月3日晚間,中國恒大發布公告,表示無法履行2.6億美元的一筆境外擔保義務,意味恒大正式拉開了“償債違約”的序幕。
公告當晚,廣東省政府即約談恒大集團掌門人許家印,同時派駐工作組進入恒大,同時,人民銀行、證監會、銀保監會、住建部同步發聲,就恒大違約問題作出回應。
央行回應總結為八個字,“個別現象、自身原因”。
此前,恒大財富被爆無法兌付,引發投資者擔憂。
9月13日傳出來的一份文件顯示,為解決恒大財富投資產品兌付問題,恒大方面已公布三種兌付方案供投資者選擇,包括現金分期兌付、實物資產兌付、沖抵購房尾款兌付。投資者可以在三種方案中選擇其一,或者組合任意兩種及三種方案兌付。
具體而言,現金分期兌付只針對合同約定期限到期的投資產品,到期當月最后一個工作日支付產品本息的10%,以后每三個月支付10%,以此類推直至全部支付完畢。
9月30日晚間,恒大集團在官網公告稱,根據此前公布的《恒大財富投資產品兌付方案》,針對9月份到期的投資產品,旗下恒大金融財富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已于9月30日完成首期10%的兌付,相關款項已經發放到相應投資人賬戶。
10月,公司已對上述6名管理人員進行問責懲處。
11月19日,恒大地產在珠三角公眾號又發布消息,稱交樓是恒大對每一位業主的承諾,也是恒大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
在集團“保民生、保交樓、保穩定”的指示精神下,珠三角公司上下齊心,全力以赴,做好各項保障措施,全力推動復工復產工作。
目前,珠三角公司位于廣州、佛山、肇慶、陽江、清遠、惠州、河源等15個區域的63個在建樓盤已全面復工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