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服行業全面回暖 概念股值得期待
已有人閱讀此文 - -今年下半年以來,全球能源危機愈演愈烈,歐洲、美國、亞洲遭遇能源供需矛盾的沖擊,天然氣、原油、動力煤價格均大幅上漲。業內人士表示,雖說世界總體經濟前景仍具有不確定性,但在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疫情預計2022年年初結束的背景下,經濟復蘇增強趨勢有望帶動油價上揚,油服行業景氣度將繼續回升。
油價助推油服行業景氣上行
受油價上漲帶動,石油巨頭增加上游開支,加之去年基數低,中期財報數據顯示,中國油服行業全面回暖。
滬深兩市油氣服務板塊共16家上市公司,分別是恒泰艾普、惠博普、準油股份、ST仁智、通源石油、潛能恒信、ST安控、海油工程、石化油服、中海油服、吉艾科技、海默科技、中曼石油、博邁科、中油工程、杰瑞股份。其中,同比增長、扭虧為盈或減虧的12家,續虧僅剩中海油服、ST安控、吉艾科技、博邁科4家。上述公司共實現主營收入929.731億元,歸母凈利潤24.39億元。
“國際油價回升促進了石油公司增加上游資本開支,國內三大油公司不斷加大勘探開發力度,這些都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石化油服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錫坤表示。
除了油價的上漲,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實施助推石油企業擴大資本開支的進程,相關油服企業也獲得政策紅利。
三大國際機構看好原油市場
原油價格的高低往往決定油企的計劃資本支出。國際能源署、歐佩克組織、美國能源信息署三大機構均對國際原油價格的預測具有權威性。
10月14日,總部位于法國巴黎的國際能源署發布10月石油市場報告,分別上調2021年和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至日均9630萬桶和日均9960萬桶。
9月28日,歐佩克發布的《世界石油展望報告》指出,到2023年,全球燃料需求將完全從疫情中恢復過來,并將持續增長,直到2035年到達穩定水平。歐佩克預計,2021年石油需求為每天9660萬桶;到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為每天1.016億桶,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到2035年將繼續增長至每天1.079億桶。未來20年,大部分新的石油需求增長將來自發展中國家,此類國家的石油需求增幅將高達52%。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9月份的短期能源展望(STEO)顯示,預計布倫特原油現貨平均價格將在2021年達到68.61美元,2022年達到66.04美元。EIA表示,預計布倫特原油價格將在2021年剩余時間保持在當前水平附近,2021年第四季度平均每桶71美元。該組織補充稱,2022年,預計歐佩克+、美國致密油和其他非歐佩克國家的產量增長將超過全球石油消費增長放緩的速度,并導致布倫特原油價格降至每桶66美元的年平均水平。
油企有望繼續增加資本支出
油價的上漲對于石油企業的利潤影響巨大,高油價下石油企業盈利可觀,現金流充裕,加大資本開支的動力更足。這也為油服企業提供更多訂單,對油服行業的發展起到重大提振。
據道瓊斯消息,惠譽評級公司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總資本支出將在2021年增長3%,2022年的增速將達到9%,但將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油服業務位于油氣產業鏈的上游生產端,具體是指在油氣開采過程中,包括從地球物理勘探直至油氣的產出等一系列復雜而有序的技術服務活動。廣義上的油田服務行業還包括油氣開采裝備和器材的制造業務。
歷史數據表明,油氣公司資本開支上升一般滯后油價約1.5~2年。因此,未來隨著油價維持高位震蕩,油氣公司資本開支也將大概率企穩回升,帶動油服設備行業需求回暖。在國家能源安全戰略推動下,加大勘探開發力度依然是未來行業的主基調,國內對于油服需求保持旺盛。
在投資標的選擇上,可重點關注受益于石油企業資本開支增加的上游設備和勘探相關企業。(羅阿華)
原文刊載于《中國石油和化工》雜志2021年第11期,因篇幅限制,本處進行了大幅刪減。閱讀原文及查閱更多化工財經信息,歡迎訂閱本刊。訂閱方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