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漲價背后:中小企業直呼“不敢接單” 上市公司表示“優化庫存
已有人閱讀此文 - -“電影名:《漲價》 ;導演:‘袁’材料;領銜主演:木頭、鋼材、海綿、紙箱等;上映檔期:2021年10月份。”
如上是河北省定州市一家家裝公司負責人在國慶假期期間發布的朋友圈。同一時刻,在與定州相距逾1500公里的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游客常女士在購買文創柜臺的青銅材質立人模型時被導購告知:“這是最后一個。最近原材料價格上漲得太厲害,這批立人模型賣完后,都不知道下批貨什么時候能到。”
今年以來,多品類生產物資(原材料)價格傳出“漲聲”,目前已傳導至行業中游。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部分上市公司表示“優化庫存結構”,而資金規模有限、鎖定原材料價格能力較差的中小企業,則直呼“不敢接單”。
多個期貨品種
近60個交易日漲幅超50%
今年以來,反映工業企業生產成本狀況的PPIRM(工業品購進價格指數)同比漲幅持續高于PPI漲幅,且二者差距持續拉大,前8個月PPIRM累計同比上升8.2%,PPI累計同比上升6.2%,反映工業企業成本壓力持續提升,盈利能力隨之承壓。從PPI分項來看,采掘工業、原材料工業和加工工業前8個月累計同比分別上升23.9%、12.3%和5.2%,顯示工業品通脹壓力主要集中在上游。
期貨市場方面,硅鐵、焦煤、動力煤、錳硅、甲醇等多個品種近60個交易日累計漲幅超過50%。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支撐上游工業品價格上行的因素主要在于供給端,如部分主要經濟體實施極為寬松的貨幣政策,海外疫情防控導致供給和物流受阻,國內抑制高污染、高能耗產業的生產等因素疊加,部分工業品供需存在錯配,推動價格大幅上行。
“今年工業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簡單而言,是全球延續2020年貨幣寬松政策與疫情導致的部分品種供需周期出現錯配的共振結果。”天風期貨研究所所長賈瑞斌告訴記者,近段時間,由于全球性能源危機的出現,原油、天然氣以及動力煤等能源類商品的價格因在歐洲等區域內存在較大的供需缺口而水漲船高,而原油、煤炭等大宗商品又是化工行業的主要原料,間接推動甲醇、烯烴等重要基礎化工品的價格不斷上漲。
原材料漲價
不同企業“體感”不同
“原材料價格猛漲,我們夾在廠家和客戶之間壓力特別大。”在北京十里河建材城銷售木門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她提供給記者一份廠家的調價通知:“2021年以來,原材料費用快速上漲,導致工廠生產成本上升,為保證產品的品質及工廠的正常經營,為了本公司可持續發展并能更好地服務顧客,決定從2021年9月15日起所有產品每平方米上調30元,本次調價實屬無奈,望理解。”
李女士表示,這已是年內廠家第三次漲價。還不僅木門漲價,其配套的門鎖一把也平均上漲了15元,合頁上漲了3元,發泡膠由原來的145元至150元一箱上漲至目前的190元至200元一箱。
“我們現在的難處是很多訂單均于上半年簽訂,價格也是按當時的市場價。比如,我現在正處理的一個5月份簽訂的訂單,當時客戶僅支付1000元定金,可5月份到現在材料價格已上漲多次,我們不能找客戶加錢,中間的差價只能自己‘背’。”李女士坦言,最近來詢價的新客戶一聽到報價就“嚇”跑了。總體來看,今年市場的整體成交量不高,因此工廠成本增長,只能壓縮自己的利潤以求薄利多銷。以往家裝行業的利潤都在20個點,今年只要有利潤就賣了。李女士表示,市場內至少已有五、六家銷售門窗的店主選擇撤店了。
李女士的感受也有許多共鳴者。上述定州市家裝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原材料漲價疊加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家裝行業受到了不小的影響。我們只好將之前給客戶的報價上調,尤其是鋁材類產品的報價,有些客戶對提價表示理解,有的客戶則選擇觀望。”
“原材料價格每天都在漲,客戶那邊有需求,但是不愿意接受漲價,我們有訂單卻不敢接,真是進退兩難。”另一位家裝行業從業者如是說。
“中小企業通常由于市場份額有限,在原材料采購和終端產品售價方面的議價能力不強,在被動接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同時,無法將成本壓力大量轉嫁到其產品價格中去,大部分成本需要企業自身消化,經營業績必然受到削弱。”董忠云談到,如果出現大量中小企業因為無法承受成本壓力而停工停產甚至退出,又會導致相關產品的供給收縮,引發通脹向下游傳導,進而逐步影響整個產業鏈。
一位給樹脂粉廠運貨的工作人員就向記者介紹了他所遇到的“通脹向下游傳導”案例:“之前,我們每天有幾十車的發貨量,自從樹脂粉漲價后,客戶進貨量減少,加上一些廠家惜售,現在每天只能拉三四車。但是供給不足,可能會引發價格進一步提高,下游客戶更加進退兩難。”
不過,由于不同的原材料漲價幅度、定價和結算模式均存在差異,不同行業和規模的企業面臨原材料漲價的“體感”也不盡相同。
深圳市一家制作毛絨玩具和抱枕類產品的公司經理告訴記者,近期布料等材料價格有所上浮,加上上游企業限電,對其生產有一點影響,但總體可控。
“目前水泥每噸價格500元左右,較此前漲了近150元/噸,鋼材價格大概5700元/噸至5800元/噸,較年初漲了2000元/噸。”河北省某工程施工單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好在我們采用的是固定單價合同(也叫工程量清單合同),事先在合同中有約定,結算時對材料費按市場價和甲方同期認可的價格進行調整,也就是說,即便材料價格上漲,我們施工單位給甲方上報當時采購的材料單價和采購數量,甲方簽字認可后,結算時就可以按簽字的價格把當初投標時報價的材料價格給替換掉,按實際認可的結算。所以,材料價格上漲短期內并不會大幅壓縮我們的利潤。”
賈瑞斌認為,對于中小企業來講,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在不斷壓縮其經營利潤。雖說今年以來,家電、輪胎等行業都因原材料價格上漲而陸續發出漲價通知,但由于終端消費者接受程度較低等原因,其漲價幅度、速度遠不及原材料;另一個挑戰則是訂單與庫存的管理,中小企業的原材料大多沒有長期庫存儲備,受原材料價格的沖擊相比大型企業要更為直接。
大型企業的情況則相對較好。海泰新能海外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憑借多年行業渠道和資源的積累以及對國內外政策的實時關注,公司盡量會在接單前對未來價格走勢做出預判。不過,今年原材料市場出現不規則的劇烈波動,公司確實出現過數次判斷失誤的情況。而在合同無法或者很難執行的情況下,公司會積極與客戶溝通,解釋導致價格變化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整個光伏行業的產業鏈較雷同,價格相對透明,所以客戶并無太多選擇空間,多數會選擇項目延期,少數則選擇重新議價。
談及后續業務開展計劃,上述海泰新能海外負責人透露,公司依然會繼續接單,但會把報價有效期縮短,并且會在前期商務談判中告知目前市場行情,把客戶風險降到最低。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也在積極應對壓力。在滬深交易所互動平臺上,有投資者詢問飛凱材料:“最近大宗商品漲價,尤其樹脂、光引發劑等化工類原材料漲幅創歷史最高水平,請問對公司今后業績有何影響?”飛凱材料回應稱,公司對化工類原材料漲價已采取例如簽訂保供合同、同類原料集中采購、優化各業務線原材料庫存結構等措施應對原材料成本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