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四大央行掌門人齊發聲,鮑威爾稱通脹高企或持續至明年
已有人閱讀此文 - -9月29日周三,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歐央行行長拉加德、英國央行行長貝利、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集體亮相名為“貨幣政策之未來”的歐央行線上論壇活動。今年的論壇在9月28日至29日舉行,重點是探討新冠疫情的更廣泛經濟影響以及主要國家貨幣政策的未來挑戰。
四位全球最重要之列的央行行長都“謹慎樂觀”地預言通脹高企只是暫時狀態,同時也警告稱,供應鏈瓶頸可能會持續比預期更長的時間,無法跟上強勁的商品需求,進而導致通脹走高持續到明年。
他們仍集體認為通脹會隨著供應瓶頸緩解而回落,同時正密切關注“通脹預期”的異常變動。他們也強調了供應中斷和新冠疫情復燃等“大量”不確定性,正在給主要經濟體的前景蒙上陰影。
鮑威爾:供應鏈瓶頸惡化并更長時間推高通脹,控制疫情仍是政策重點,都“令人沮喪”
鮑威爾重申昨日在美國國會參議院聽證的觀點,即美國通脹高企可能會再持續幾個月,甚至延續到2022年,但這主要是由供應鏈瓶頸等臨時因素導致,暫時走高的通脹最終會回落。
他還再度確認,美聯儲正在接近縮減購債(taper),加息則在更遙遠的未來。如果通脹持續走高,并推動家庭和企業的通脹預期飆升引發嚴重擔憂,美聯儲肯定會作出回應,利用工具來確保通脹運行在與FOMC目標一致的水平上。有分析稱,這代表若美國的通脹預期持續走高將觸發加息。
值得注意的是,鮑威爾今日提到了兩大“令人沮喪”的經濟發展現狀,盡管他對明年的美國經濟增長以及中期前景持有樂觀態度。
第一個沮喪點是經濟復蘇了這么多個月,供應鏈瓶頸不僅沒有好轉,反而在邊際上還惡化了一些;供應鏈干擾已阻礙美國經濟復蘇,并在價格壓力加劇時助長了更高的通脹,而且導致高通脹可能持續至明年。第二個沮喪點是一年半過去了,敦促人們接種疫苗和控制新冠Delta變種毒株的快速傳播仍是當前最重要的經濟政策,同時也是引導美國等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走向的關鍵因素。
據華爾街見聞總結,鮑威爾今日重磅講話的要點如下:
美聯儲距離加息還很遙遠,正謹慎地處理貨幣政策正常化問題。美聯儲仍展望明年的美國經濟非常強勁,增長將遠高于趨勢水平,失業率也會遠低于當前水平。
新冠肺炎德爾塔變異毒株已在最近數月妨礙取得進展。美國經濟前景高度不確定。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雙重救助之下,需求變得更為強勁,現在是供給側在拖美國經濟的后腿。
美國當前一輪通脹上升與經濟重新開放有關,隨著供應瓶頸問題得到控制/趨于緩和,通脹料將回落,不會導致出現新的更高通脹時代,即當前通脹飆升不會導致通脹年復一年保持高位的新常態。
當前通脹飆升實際上是供應限制遇到非常強勁需求的結果,這一切都與經濟的重新開放有關。很難說這一過程會持續多久或影響多大,但美聯儲確實預期供應鏈瓶頸、需求和通脹會重返常態。
供應鏈瓶頸沒有好轉、反而惡化了一些,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到明年,并且比美聯儲官員預期更久地抬高通脹,但最終通脹會隨著供給障礙的消散而緩和,我們看到這些影響因素正在被解決。
人們沒有預料到會發生供應方面的限制,這是一個意外,并不是說我們的通脹模型是錯誤的,雖然它們肯定不完美,但我們只是忽略了供給側限制的范圍和持續性。
如果美聯儲看到有證據表明,物價飆升導致家庭和企業預期物價將持續上漲,從而引發更持久的通脹成為現實,FOMC肯定會使用工具作出回應,我們現在沒有看到這方面的證據。
此外,鮑威爾拒絕置評自己能否連任美聯儲主席,承認美聯儲正努力研究是否發行服務于美國公眾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稱金融穩定所面臨的關鍵風險包括網絡襲擊和氣候變化問題。
歐央行拉加德:歐元區經濟年底將恢復至疫情前,大量不確定性仍構成威脅
本周密集發言的歐央行行長拉加德今日也呼應鮑威爾的“通脹暫時高企”論調,稱歐央行正在仔細監控通脹及通脹預期的走勢,“現在沒有理由相信價格上漲在很大程度上不會是暫時的。”
與鮑威爾一致,拉加德也稱,當前物價上漲主要是經濟在疫情后重新開放所致,將密切留意歐元區的通脹預期是否錨定在2%左右;當前的通脹飆升終會退潮,而且沒有跡象表明供應鏈中斷會引發“第二輪效應”,例如工資需要大幅提升等。
在評價經濟現狀時,拉加德積極評價歐元區正從“邊緣狀態”回歸,料將在今年年底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但也警告稱歐洲尚未完全擺脫疫情造成的困境,集裝箱運輸和半導體等領域的供應瓶頸“似乎正在加速惡化”,“大量不確定性”仍對歐元區經濟增長構成威脅、挑戰依舊存在。
在談論供應鏈瓶頸時,她稱瓶頸問題應在2022年上半年消退,這些瓶頸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消失是歐央行密切關注的一個問題,即不排除上述困境持續下去會導致貨幣政策的預期路徑發生變化。
同時,她也同鮑威爾一樣強調“人們忽視了氣候變化問題可能引發的金融穩定性重大風險”。
華爾街見聞曾提到,拉加德在本周前兩天均發言承認歐元區通脹率將進一步上升,但這只是暫時的,因此,歐洲央行一定不能對暫時性的供應沖擊反應過度。她稱,基線情景仍然是通脹在中期不足2%的目標,歐央行必須專注于引導經濟遠離危機,只有經濟強勁復蘇才能令通脹回到疫情前。
當時有分析稱,與美國和英國央行相比,歐央行顯得“格外鴿派”。拉加德本周稱,只要疫情還存在就會致力于保持歐元區有利的融資條件,這代表即使歐洲通脹壓力增加,歐央行也不會尋求過快回撤刺激措施,明年的抗疫緊急購債PEPP項目結束后,預計常規購債APP規模會增加,交易員們也預計歐央行直到2023年上半年才會加息10個基點,規模和時間均落后于英美央行。
英央行貝利:英國經濟明年初恢復至疫情前,比8月初的預期晚上一兩個月
英國央行行長貝利同樣提到了“錨定通脹預期”和“密切關注通脹預期”的重要性,以及“我們看到了一些供瓶頸,其中有一些是全球性的,我相信這些供應沖擊將是暫時的。”
他預計英國經濟將在2022年初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可能比我們在8月初給出的預期要晚上一兩個月”。盡管他承認英國的復蘇并不均衡,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正在減弱。英國燃料短缺導致一些人無法為汽車加油,但已顯示出緩解跡象,無薪休假計劃的結束有助于緩解勞動力短缺。
他指出,“未來的關鍵關注點是,觀察勞動力供應和通脹預期”。貨幣政策無助于化解供應沖擊,將側重于觀察供應短缺危機潛在的第二輪效應,新冠疫情已經在船運瓶頸方面產生重大影響。
他也在金融穩定風險的問題上呼應鮑威爾和拉加德稱,網絡安全問題對全球經濟構成風險,而氣候變化是終極的全球性問題。
本周一,貝利曾稱英國央行加息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加息的理由越來越多,適度收緊貨幣政策才能與通脹目標一致。英國央行上調今年底的通脹預期至略高于4%,是目標利率的兩倍多。不過他也稱,貨幣政策不應回應暫時的供應沖擊,因為后者不會對通脹預期產生普遍影響。
分析指出,金融市場目前充分計價入了英國央行在2022年2月加息15個基點的可能性,并預計該行在明年11月之前第二次加息,令基準利率提升至0.5%。
日本央行黑田東彥:年底或明年初經濟恢復至疫情前,繼續維持極其寬松的貨幣政策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今日稱對日本經濟持樂觀態度,預計今年年底或2022年初可能會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2022年GDP增速約4%。
他稱,該國經濟正在緩慢復蘇,出口走強,消費“仍然非常疲軟”、但有望在未來幾個月改善,供應中斷也有望在未來幾個月內緩和,企業資本支出正在回升。
但日本制造商跟上不斷增長的需求仍有困難,尤其是滿足對科技產品的需求,后者短期內沒有放緩的跡象:“需求增長如此之快,以至于供應無法完全跟上,這可能會延長一些時間。”
他表示,由于消費疲軟且通脹遠低于2%的目標,無論日本新任政府的財政、監管或其他任何政策如何變化,日本央行都將繼續維持極其寬松的貨幣政策,以盡快實現其2%的物價穩定目標。
當被問及最大擔憂時,黑田東彥稱,他的主要興趣是經濟何時完全復蘇以及未來的增長速度:“未來幾年,我們必須實現2%的價格穩定目標。但目前,實現經濟復蘇和更快的增長是我們面臨的最重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