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減排加速!全球航運“一哥”馬士基訂購首批大型碳中和船
已有人閱讀此文 - -全球最大集裝箱航運公司馬士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于8月24日周二宣布率先訂購可由中國航行至歐洲或跨太平洋貨運的大型碳中和船舶,為集裝箱航運業的脫碳減排轉型樹立新標桿。
據多家媒體報道,馬士基計劃投資14億美元打造更環保的船隊,向韓國現代重工訂購的8艘新船將采用混合動力技術,既能使用傳統的低硫船用燃油,也可使用碳中性的綠色甲醇。每艘混動貨輪最高裝載1.6萬個集裝箱,每艘耗資1.75億美元,預計2024年交付且下一年可選再交付四艘。
這批訂單是馬士基自2015年以降的六年來首次訂購大型船舶。新冠疫情嚴重干擾了供應鏈和港口,導致國際海運價格飆升和船只短缺,其他競爭對手都在爭先恐后地訂購新船,但馬士基今日稱,訂購的碳中和新船將取代僅使用化石燃料的舊船,而不是增加新的運力。
據悉,這批新船約占馬士基集裝箱總運力的3%,取代舊船后每年可減排約100萬噸二氧化碳。有分析稱,馬士基正在向航運業脫碳邁出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步,成為全球首家訂購大型碳中和船舶的集裝箱航運公司。
馬士基船隊戰略品牌負責人Henriette Hallberg Thygesen坦言,使用綠色甲醇的混動貨輪造價比傳統船舶高出10%-15%,綠色甲醇作為燃料的價格也是傳統船用化石燃料的兩倍,在正常的運價環境中,燃料價格翻倍意味著運費將上漲約15%。
但馬士基相信亞馬遜等客戶“愿意為綠色運輸買單”,其200家最大的客戶中,已有一半以上已經或正在為其供應鏈設定了基于科學或零碳的目標。公司副總裁兼脫碳部門負責人Morten Bo Christiansen上周表示,相信不再會使用更多的化石燃料,額外綠色燃料成本會請客戶共同分攤。
為了加快脫碳進程,馬士基曾在2018年宣布將于2023年啟用以綠色甲醇為燃料的小型集裝箱船舶,并在2023年之前擁有一個碳中和船隊,以實現其2050年凈零排放的目標。今年2月公司已向現代重工訂購了一艘可裝載2100個集裝箱的小型混動支線船,有望2023年投入運營,并成為航運業碳中和解決方案的原型船。
馬士基透露,過去幾年造船技術有所進步,對科技已經到位感到足夠安全才訂購了一系列使用清潔能源的新船。未來的新船完全使用綠色甲醇運行是公司“明確目標”,目前采用混動技術是一種“風險緩解”策略,因為“船只生命周期為20至25年,我們還不知道什么技術最終獲勝”。
公司表示,未來只希望訂購涵蓋清潔能源的混動技術,或者使用單一綠色燃料技術的新船,包括可承載2萬多個集裝箱的最大型海運貨船。最大的挑戰是為船只確保足夠的綠色甲醇。
為此,馬士基上周與丹麥可再生能源公司歐洲能源(European Energy)的子公司Reintegrate簽署了一份綠色甲醇合同,后者將在丹麥新建一個年產量1萬噸級的碳中和電制甲醇生產設施,使用太陽能和生物源二氧化碳來生產甲醇,預計2023年投產,滿足馬士基首艘混動船舶的運營。
歐洲能源的首席執行官Knud Erik Andersen當時稱:“我們很自豪成為丹麥首個大規模電制甲醇生產商。雖然可再生能源應用于發電行業越來越普遍,但(與馬士基的)該合作標志著航運業朝著使用 100% 可再生能源邁出的第一步。這是航運業綠色轉型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馬士基首席執行官Soren Skou也稱:
“這向燃料生產商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即對未來綠色燃料的巨大市場需求正在迅速出現。”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海運承載了全球貿易90%的貨運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約3%。國際海事組織(IMO)發現,航運業的碳排放水平近年來一直在上升,該機構希望,到2050年,航運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比2008年砍半,因此去年通過并生效了限制船用燃料含硫量的新規定。
除了馬士基的脫碳新舉動,比利時跨國航運公司Euronav也訂購了能夠使用氨燃料或天然氣的新船,大宗商品交易巨頭嘉吉(Cargill)則計劃通過加裝船舶風帆的方式獲取能源。
在8月6日公布的二季度財報中,馬士基當季營收增長58%至142億美元,凈利潤37億美元創新高,并連續第12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為65億美元。
公司還預言第三季度業績會超過二季度,并上調2021年業績預期至實際息稅前利潤最高為155億美元,此前預估為最高110億美元。
公司預判,2021年特殊市場形勢將至少持續至年底,同時“受到中國至美國出口持續增長推動,2021年全球市場需求增長預期從此前的5-7%上調至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