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遭重挫!新加坡鐵礦石期貨下跌12%,WTI原油期貨盤中跌逾4%!歐
已有人閱讀此文 - -8月19日晚,夜空中上演一場罕見的“五星連珠”天文奇觀。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這五顆行星同時在夜空中出現,近似連成一條線。五星連珠,也叫“五星聚”。古代用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同時出現在天空同一方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常發生,所以古人曾認為它是祥瑞之兆。然而,昨日全球大宗商品卻“跌聲一片”。新加坡鐵礦石期貨下跌12%,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下跌7%,LME銅價跌至四個月低點,LME錫價一度暴跌11%。
WTI原油期貨盤中跌逾4%
國際油價周四延續跌勢,連續六個交易日下跌,是2020年2月以來最長的連續下跌。WTI原油期貨盤中一度跌4%,Brent原油期貨盤中一度跌超3%,雙雙創下2021年5月以來最低點。疫情反彈、美元走強以及美聯儲暗示可能在年內taper,都是導致油價重挫的因素。
花旗銀行大宗商品研究主管Ed Morse認為,由于油價暴跌,歐佩克+可能會暫停下一次增產 。
截至今日凌晨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9月交貨的WTI原油期貨跌幅為2.70%,收于63.69美元/桶;10月交貨的Brent原油期貨價格跌幅為2.61%,收于66.45美元/桶。
昨日,國內商品期貨全線走弱,多數品種收盤下跌。截至昨日下午收盤,鐵礦石重挫逾7%,螺紋鋼、原油、不銹鋼、國際銅、滬銅、玻璃、PTA等品種收盤跌幅均在3%以上。焦煤期貨“一枝獨秀”,焦煤2111合約漲8%,報2632.5元/噸;2110合約漲7.99%,報2722.5元/噸;2109合約漲7.99%,報2723元/噸。
昨日,中鋼協表示,由于國際環境日趨嚴峻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后期國內市場鋼材需求有所減弱。受減產、限產措施影響,鋼材市場階段性偏緊預期有所上升。中鋼協指出后期需關注兩個方面,一是從國內市場情況看,鋼鐵行業面臨減產形勢,下游行業用鋼需求強度也呈減弱態勢,供需兩端有望形成新的平衡。鋼鐵企業應認真分析市場變化,積極調整產品結構,維護市場平穩運行;二是焦煤、焦炭價格大幅上漲,企業降本增效壓力仍在。據鋼鐵協會監測,8月13日,煉焦煤價格為2635元/噸,環比上漲11.89%;焦炭價格2848元/噸,環比上漲10.64%。但同期鋼價環比下降0.53%,后期鋼鐵企業降本增效壓力仍在。
大商所對焦煤、焦炭期貨相關合約實施交易限額
大商所8月19日發布通知,決定自2021年8月20日交易時(即8月19日夜盤交易小節時)起,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戶在焦煤和焦炭期貨2109、2110、2111、2112、2201合約上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500手。套期保值交易開倉數量不受限制。
同日,大商所決定自8月24日(星期二)交易時(即8月23日夜盤交易小節時)起,對焦煤和焦炭期貨品種相關合約手續費標準進行調整。具體來看,1、5、9月份合約的非日內交易手續費由成交金額的萬分之零點七調整為萬分之一;非1、5、9月份合約的交易手續費(包括日內和非日內)由成交金額的萬分之零點零六調整為萬分之一;2109、2201合約的日內交易手續費由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一點四調整為萬分之三,非日內交易手續費由成交金額的萬分之零點七調整為萬分之一。
大商所當日還增加廈門象嶼物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焦煤指定廠庫,增加山西東義煤電鋁集團煤化工有限公司、物產中大金屬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匯善實業有限公司為焦炭指定廠庫。
供需變化促煤焦大漲
8月19日,黑色系商品走勢分化,鐵礦石跌幅超7%,螺紋鋼跌超3%,焦煤、焦炭漲超3%。受訪人士認為,當前的煤礦開工恢復不及預期,下游需求旺盛,導致煤焦大漲。
從焦煤現貨端表現來看,方正期貨黑色研究員郝瀟瀟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國內煤礦安監一直較為嚴格,焦煤的供應端持續供應偏緊。從汾渭能源統計的數據來看,8月12日當周53家樣本煤礦原煤產量為583.32萬噸,整體產量處于近四年同期歷史低位,原煤產量較6月初仍下降40萬噸左右。在供應偏緊的情況下,現貨價格不斷走高,其中山西柳林主焦煤現貨價格到達2900元/噸,部分低硫主焦煤現貨價格更是高達3300元/噸,現貨價格上漲支撐期價不斷走高。
“進口煤方面,澳煤自2020年12月份以來暫停通關,澳煤缺口是一直存在的,而蒙煤受疫情的影響,自3月底開始通關量持續下降,雖7月下旬開始略有恢復,但整體通關量維持在低位。”郝瀟瀟認為,主焦煤供應缺口短期仍難以彌補,現貨價格的堅挺仍將支撐期價偏強運行。在煤礦安監趨嚴的背景下,短期原煤產量雖有所增加,但國內焦煤產量難以大幅放量,同時澳煤通關遙遙無期,蒙煤通關量偏低,主焦煤供應缺口短期仍難以彌補。
大有期貨黑色研究員黃科認為,近期受疫情影響蒙煤通關仍然低迷,而蒙古國內短盤運費暴漲導致蒙煤報價不斷新高。同時,國內焦煤供應亦無明顯改善,各大生產企業連續大幅上調價格。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焦炭價格提漲,下游企業原料庫存處于低位,采購焦煤的熱情旺盛。由于焦煤供應偏緊,下游企業焦煤庫存持續下降,目前全國100家獨立焦企煉焦煤總庫存約693萬噸,較7月下降86萬噸,1個月內降幅超過11%。
煉焦煤價格大幅上漲持續擠壓焦企利潤,上周全國獨立焦企平均噸焦盈利為217元,刷新近一年來新低,部分地區焦企已到虧損邊緣,個別山西焦企限產15%左右。“7月末,西北等地煤炭供應缺口擴大,焦煤價格進一步上漲,導致當地焦企限產力度加大,這種現象也出現在山西等地。”竇洪真說,7月末焦企啟動第一輪漲價,隨后因煤價快速上行,連續三輪提漲。截至8月18日,焦炭累計提價480元/噸。
汾渭能源價格中心主任劉燕君介紹,受制于原料煤價格繼續上漲和采購困難,當前部分區域焦企開工負荷明顯下降,焦炭供應持續收縮,焦企走貨順暢,廠內幾無庫存。
記者注意到,雖然焦煤期貨2109合約創新高,但價格貼水現貨,漲幅低于現貨。
截至8月19日,山西產1.3%中硫焦精煤出廠價漲至2480元/噸,創下歷史新高,折算為國內期貨標準品對應為2887元/噸,月初至今漲幅為25.78%。而同期焦煤期貨2109合約從2268.5元/噸上漲至2653.5元/噸,漲幅16.97%。
受焦煤傳導影響,8月以來,焦炭現貨工廠價格已提漲4輪,港口貿易價格已累計上漲380元/噸。截至8月19日,日照港準一級冶金焦貿易現貨價由2770元/噸漲至3150元/噸,折算為國內期貨標準品由2990元/噸漲至3389元/噸。而同期焦炭期貨2109合約從2928元/噸上漲至3379元/噸,基差由期貨貼水62元/噸變為貼水10元/噸。
“上述貼水幅度有所收窄,主要原因是隨著交割月臨近,期現基差合理回歸。”受訪人士說。
中輝期貨煤焦高級研究員杜鵬認為,未來雙焦價格大概率回落,一方面進入秋冬季,環保治理將進一步加強,雙焦用量將減少,供需關系將有一定的改善;另一方面,行業要求粗鋼產量不超過2020年,上半年粗鋼同比增產約6000萬噸,預計會集中在四季度進行減產,屆時將進一步削減雙焦用量。
國投安信期貨黑色金屬首席分析師曹穎認為,2109合約對應的焦煤、焦炭價格基本反映的是現貨最為緊張時的價格,不排除也是全年高點的可能。三季度后期,伴隨著蒙煤的小部分增量和國內煤礦的小幅提產、復產,焦煤資源的緊缺程度會有所緩和,那么基于“原料荒”而被動提漲的焦炭價格必然也會跟隨回落。后期需警惕市場拐點,注意防范風險。
行業人士認為,煤炭供應偏緊時,國家發改委多次發聲“保供穩價”,山東、河南地區減少煤炭市場外賣量以及原煤入洗量,使得相關煤種(煉焦配煤煤種)供應下降,煉焦配煤煤種資源緊張。動力煤需求即將轉淡,原煤入洗量有望回升,通過增加煉焦煤配煤的供應,可緩解焦煤供應緊張局面。
多空展開“拉鋸戰”,PTA何去何從?
昨日,PTA期貨下跌3%,收報4976元/噸。南華期貨能化分析師戴一帆認為,從成本端來看,PTA成本居高不下,盡管近期原油相對高點回落10%,但是PTA上游原料石腦油和PX價格表現非常堅挺,外盤PX價格近兩個月一直穩定在900—950美元/噸,石腦油價格近兩個月一直穩定在650—700美元/噸。從裂解價差來看,近兩個月PX與石腦油的裂解價差約為250美元,雖然大幅高于去年疫情期間水平,但還是低于近三年來313美元的平均水平。
從基本面來看,戴一帆認為,7月份PTA供求超預期偏緊,累計去庫達到25萬噸,而8月份預計還能達到10萬噸左右,截至上周末PTA社會庫存約為213萬噸,工廠庫存約為45萬噸,都處于年內低點附近,暫時沒有累庫壓力。
“盡管PTA供應局部偏緊還在延續,但是其下游需求正在發生變化。其中,PTA加工費近一個月平均為700元/噸左右,處于今年高點附近,PTA企業利潤情況較好,但是PTA下游聚酯企業由于成本高企,現金流狀況不斷惡化,我們了解到,目前除POY、DTY尚有現金流外,短纖,瓶片、切片已經持續虧損,FDY小幅虧損。近一段時間織造訂單全面走弱,包括前期表現比較好的絨類訂單也暫時告一段落,家紡生意繼續走差。”戴一帆進一步表示,因此,除了前期短纖、瓶片、切片的減產,部分聚酯大廠意向減產FOY和POY,如果減產落實,8月聚酯負荷下降至88—89%。
光大期貨能化研究員周遨則認為,短期內主港受臺風影響開始進入封航,貨源在港口流轉困難,加之供需面偏緊,PTA價格預計仍維持偏強走勢。建議投資者關注部分地區限電對聚酯和織造環節開工率的影響,以及當前較為舒適的加工費下國內PTA工廠的檢修落實情況。
旺季不旺?玻璃期貨深度回調
昨日,玻璃期貨深度回調,下跌2.62%。目前正是傳統玻璃進入需求旺季之時,南華期貨金屬分析師何杭瑩卻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受近期疫情防控升級影響,多地的交通運輸受限,下游開工率也受到影響,玻璃廠家出庫情況明顯減緩。
方正中期期貨玻璃研究員魏朝明認為,近期玻璃下游消費接連遇到諸多不利因素,高位期間拉閘限電、暴雨及全國多點散發的疫情都對玻璃流通運輸和終端消費形成階段性阻礙。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本周,玻璃生產企業庫存已連續三周回升。
“從目前來看,玻璃廠家的整體庫存雖仍然處于歷史低位,廠家對外報價基本保持穩定。但我們發現,華北和華中兩大主產區的廠家為了刺激出貨,紛紛出臺較大幅度的優惠政策,華東和西南地區也有跟進,可以認為實際現貨價格已出現松動。若本輪疫情反彈能受到有效控制,那么預計在8月下旬,下游貿易商及加工企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的集中補庫,屆時現貨價格仍有望上漲,但漲幅預計較前期明顯受限。” 何杭瑩說。
何杭瑩認為,平板玻璃下游主要需求來自地產端,今年7月份我國地產市場呈現高成交、高施工、低開工的情況,雖然在前期期房交付壓力之下今年的玻璃需求仍有保障,但是隨著新開工面積的下滑,未來玻璃需求預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在魏朝明看來,盡管房地產數據整體偏弱對黑色建材大宗商品產生了整體性的影響,但前期銷售高增長帶動房地產竣工需求的旺盛在下半年仍有望持續,預期玻璃價格將振蕩偏強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