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四方:科學發展 敢為人先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本文于5月24日在《中國化工報》頭版刊發
3月18日上午,中國化工報社長江經濟帶化工產業發展調研組走進中鹽安徽紅四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入了解這個從建廠初期就被毛澤東、鄧小平、陳云、陳毅、楊尚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后來視察指導工作過的60年央企,是如何在長江大保護行動中以身作則的。
“整個紅四方的環境設施有96個,我們強制要求調度部門把這96個環保設施的名稱全部打印出來,做為調度員日常調度內容,每個班組都必須關注,每天上班要看設施是否在正常運行,并時刻報備。”紅四方黨委書記、董事長方立貴告訴調研組,長江大保護是意識問題,紅四方在這一點上認識得很清楚,在行動上也嚴于律己、以身作則。
“加入中鹽集團后,紅四方形成了化工產業集群,進一步完善了戰略規劃。隨后又經歷過三次國家一級設計院對企業的統籌安排,可以說為紅四方在環境治理方面作出表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方立貴表示,按照科學發展的思路,紅四方確定了新區項目建設和發展規劃。新區分東、西、南區。東區以煤化工項目為主,包括年產30萬噸合成氨、30萬噸尿素、30萬噸純堿、30萬噸氯化銨、120萬噸復合肥。西區以鹽化工為主,包括年產15萬噸燒堿、10萬噸保險粉、30萬噸乙二醇。南區以精細化工為主,目前有10多個品種的系列產品。
方立貴介紹,新區項目規劃和建設后,與國際一流科研院所和生產企業展開了深度合作,實現了技術、規模以及產業的全面升級。其中,技術升級主要是解決企業的安全和環保等核心問題,這也為企業在當地的發展帶來了非常多的便利條件。目前整個園區共用一套工程系統,服務范圍覆蓋紅四方和整個園區。園區里的氫氣、氮氣都由紅四方提供,這在過去難以想象。
“新區項目建設伊始就植入了循環經濟理念,以實現低碳環保、資源綜合利用和污染物提取利用。紅四方還率先將一氧化碳從變換爐中提取出來生產甲酸鈉,年產量達1.5萬噸,很好地實現了對危廢的利用。”方立貴認為,企業在環保上必須動大腦筋,否則難以產生效益。
目前,紅四方的復合肥、糊樹脂、保險粉和碳酸二甲酯4個產品已經進入全國同行業第一方陣。尤其是碳酸二甲酯,不僅規模居世界首位,噸成本也較傳統工藝便宜1500元,而且最大優勢是對環境無污染。“我們還與很多大型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展開了多項合作。我始終認為,長江大保護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必須站在全局的角度去看待。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我們始終都要走在前面。”方立貴自信地說。
“過去紅四方對復合肥裝置的投入并不到位,環境治理技術也不成熟,要全部用新技術加以改造。我們計劃從過去的1套裝置增至6套,目前已有4套就位,今年有可能全部完成改造。”方立貴認為,做企業必須要有環保意識,要自動、自發地踐行科學發展。“以前沒有要求做環境治理,這都是我在多年前就提出的想法。從現在來看,當時的決策非常正確。目前我們計劃投入5000萬元用于環保設施建設,現在已投了3200萬元,主要用于除塵改造和煤改天然氣等方面。”
在方立貴看來,企業未來發展,加強管理是關鍵,而信息化則是重要的手段。一定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細化管理程序,完善管理制度,助力企業提高效率。“信息化是完全由公司的管理效益所決定的,所以技術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但用的人是有高下之分的。”方立貴認為,長江大保護也好,科學發展也好,都需要人的思想觀念發生大的變革。一定要聚焦本企業、本崗位,把管理活動進一步序列化、程序化、規范化。如果做不到這一步,企業不可能健康發展。環境治理是從每個人日常生活的轉變開始的,最終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合諧統一。
(本文由王梅紅、蔣善軍撰寫,圖片由姚曦平、王梅紅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