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9個幫扶村全部退出貧困序列——長慶油田履行社會責任貢獻“石油力
已有人閱讀此文 - -“在駐村書記的幫助下,我去年收入比前年多了3000多元,日子更有盼頭了。”6月12日,摘掉“貧困戶”帽子的劉海峰對筆者說道。劉海峰是甘肅慶陽環縣安掌村村民,在長慶油田駐村書記席宏濤的幫助下,他和兒子都找到了一份稱心的工作。
作為國內最大的油氣田,長慶油田積極探索創新精準扶貧模式,通過強化組織保障、發揮黨建優勢、配備精銳力量等系列措施,使9個定點幫扶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序列,在扶貧攻堅中貢獻了“石油力量”。
精心實施讓幫扶項目落地
為全面打通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長慶油田專門成立“脫貧攻堅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多個駐村工作隊,通過專題調研,從組織、制度、幫扶資金渠道和責任落實上保障油田脫貧攻堅幫扶工作的順利推進,并在隴東油區成立協調領導小組,指導油區各單位全力開展好精準扶貧工作。
在甘肅省慶陽市環縣車道鎮,長慶油田負責8個貧困村的幫扶任務。他們組建8個駐村工作隊,選派17名駐村干部,安排85名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制定《脫貧攻堅幫扶工作責任書》和貧困戶《“一戶一策”幫扶方案》,為4963名貧困戶建檔立卡。在榆林市米脂縣王坪村,長慶油田派駐第一書記,為199名貧困戶建檔立卡,確定幫扶任務和幫扶目標,完善幫扶措施和幫扶辦法。
為保障扶貧項目順利實施,長慶油田持續加大扶貧資金的投入。2012年以來,長慶油田投入幫扶資金用于支持油區所在地扶貧、醫療教育、飲水道路等公益事業發展,受益群眾2000多萬人次,有力帶動了地方經濟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特別是近兩年來,長慶油田在定點扶貧的9個村投入資金900萬元,實施養殖、道路建設等幫扶項目近130個,為群眾穩定增收、脫貧致富創造條件。
量體裁衣使精準扶貧見效
如何跑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接力賽”?長慶油田把產業扶貧作為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把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工作的主攻方向。
在環縣車道鎮,按照“9+1”的養殖方式,長慶油田先后投入幫扶資金,對15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湖羊養殖扶持,帶動1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養雞產業,發展牧草種植和小雜糧產業,提升養殖、種植規模和成效,促進貧困戶穩定增收。在米脂縣王坪村,長慶油田引導村民種植山地蘋果420畝,成為脫貧增收新的產業支柱;建成湖羊養殖基地一座,實行“黨支部+集體經濟聯合社+農戶”的養殖模式,建成“一村一品”規模化湖羊養殖村。
在油田開發過程中,長慶油田將企業發展與資源地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拓展民生幫扶范疇。在油氣田地面建設、交通運輸、井場綠化等方面,油田創造就業崗位10萬多個,積極吸納地方勞務人員就近就業。
此外,長慶油田還精準發力,配合屬地政府認真落實精準扶貧政策。采油七廠在駐點幫扶的甘肅環縣劉園子村搭建農業電商平臺,與糧食加工企業線上簽單、按單生產。“2019年通過線上簽單、接單生產的模式,小雜糧、玉米等農產品銷售一空,銷售額突破500萬元。”劉園子村村支書馮永興說。
2020年6月,長慶油田采油二廠、采油七廠、采氣二廠的3位駐村書記常永剛、張震、杜曉軍以直播帶貨的形式助力扶貧惠農。直播當晚主要售賣陜北小米、紅棗等純天然農產品,共獲得3.6萬次點贊,帶動了當地特色農產品熱銷。
多元幫扶為鄉村振興添翼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源頭扶貧,唯有教育。2012年以來,長慶油田投入教育幫扶資金1.32億元,實施校區改擴建、捐贈教學用具、捐資助學等項目近40個,有效改善了當地學校的教學條件。2019年,長慶油田公司團委發起“情暖藏區兒童、愛心牽手同行”愛心書包捐贈活動,捐款籌資116萬元,為西藏自治區拉薩、日喀則、阿里、那曲、昌都5個地區捐贈愛心書包約3.9萬個,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是鄉村發展產業、惠及民生、實現脫貧摘帽的基礎與關鍵。長慶油田在陜、甘、寧、蒙4省區投入幫扶資金1.4億元,支持開展人畜飲水、生態移民、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百余個,提升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在王坪村,長慶油田以農田改造作為摘“窮帽”的基礎,先后實施高標準谷坊農田200畝,擴壩造田220畝,不僅增加小米、綠豆等農作物的種植面積,而且為村民發展畜牧業騰出了空間。油田還支持寧夏固原地區城鄉飲水工程建設,解決寧夏中南部4個縣(區)100多萬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維護了當地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
不僅如此,長慶油田還積極參與到地方基礎工程建設和公益設施建設之中,穩步推進氣化慶陽、氣化榆林等民生工程,給當地居民帶來了清潔、便利的“福氣”。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長慶油田將發展成果不斷惠及當地群眾,展示了負責任的國企擔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