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石化業熱議“雙碳”達標路徑
已有人閱讀此文 - -改變思路 自我加壓
在5月21日召開的河南省石化行業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高層研討會上,河南省石化協會專家及多家化工企業負責人表示,行業要積極探索新路徑、新方法、新技術,政府層面也應盡快出臺相關標準和規范,爭取早日實現“雙碳”目標。
“河南石化行業企業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據河南省發改委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河南省大力淘汰落后產能、關停小鍋爐及“散亂污”企業,電力、合成氨等重點用能行業能效水平已處于國內較高位次。但總的來看,2020年全省化工和石化行業綜合能源消費同比增長10.7%;化學原料與化學品制造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15.5%,總量同比增加22.8%。化工企業能源“雙控”形勢嚴峻,增加了實現“雙碳”目標的難度。
河南省石化協會常務副會長蘇東認為,河南化工行業能耗增加的原因主要是良好的市場激發了企業生產積極性。長期以來,河南化工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做了大量的技術革新和管理創新,涌現出一批行業能效領跑者,為低碳發展作出了貢獻。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全行業要繼續保持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優良態勢,同時還要積極研發碳中和技術路徑和方案,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河南省石化協會秘書長楊奇申表示,化工行業要根據減碳目標,一企一策,多頭多尾,齊頭并進,切實做長做強做精產業鏈,實現低排高質可持續發展。
“改變思路、自我加壓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前提。”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河南龍宇煤化工有限公司負責人認為,企業要改變過去的規模化發展思路,以“雙碳”為目標制定“十四五”規劃,堅決不上“兩高”項目。同時,要改善用能結構,通過綠氫、風電、光伏的應用,實現可再生能源替代,減少對原料煤、燃料煤的依賴。在用能方式上,應適時改變電、氣、油使用比重和方式,積極升級能耗指標,尋找節能空間。
“實現高質量碳達峰,必須加大技術改造的力度。”部分企業負責人表示,企業要實現的碳達峰,并不是把峰值做到最高的粗放達峰,而是通過科技進步、節能減碳,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實現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逐步脫鉤的高質量達峰。“化工企業要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引進人才、技術,聯合開發新產品,延鏈強鏈補鏈,促進產業鏈低碳化。”河南省石化協會節能環保推進委員會秘書長海偉說。
“雙碳”標準的制定及如何規范也是企業普遍關心的議題。河南能源集團化工新材料公司、河南晉開化工投資控股集團負責人認為,要盡快實施碳達峰,就要有相應的標準和規范,建議政府層面能盡快出臺。
“同區域企業聯合、產品綜合利用不失為降低煤炭增量和促進能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徑。”河南金山化工集團、昊華宇航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負責人表示,當前企業所在地周圍或園區內都有生產不同產品的化工企業。建議企業間相互聯合、互助互補、按需供給,共同應對碳減排。河南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企業生產方向不同,用能需求也就不同,轉化不了的可以供給其他企業。企業間要在技術、產品、管理、綜合利用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
據了解,為積極履行減碳義務,河南省化工行業已成立由協會、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金融部門聯合組成的碳中和產業聯盟,梳理關鍵技術,重點尋求立項攻關和產業化路徑。會上,河南省石化協會與相關企業還發布了《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倡議書》和《企業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
河南省石化行業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倡議書
(2021年5月21日)
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國務院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之路。石化行業作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點行業,是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點和核心。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在先、行動在前,積極履行減碳責任和義務,爭取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與有關企業共同發出如下倡議:
一、堅決擁護執行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政策,自覺遵守國家和地方碳排放總量和強度控制目標,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二、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積極參與到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中去,爭取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三、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積極淘汰落后產能,采用高能效、低污染的工藝、產品和設備,促進資源循環節約和再利用。
四、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提高產品綠色化水平,減少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積極促進上下游產業鏈低碳化。
五、牢固樹立“綠色低碳,人人有責”的意識,在做好自身綠色低碳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公益減碳行動。
倡議書簽署單位(排名不分先后):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晉開化工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河南龍宇煤化工有限公司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河南聯創化工有限公司
河南金山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河南晉控天慶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安陽中盈化肥有限公司
宏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河南信儒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昊華宇航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新鄉市金鑫化工設備有限責任有限公司
鶴壁寶發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焦作煤業(集團)開元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開封東大化工有限公司
河南開祥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河南中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安陽化學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