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能源巨頭上市!市值超1200億,創始人身價近百億
已有人閱讀此文 - -又一能源巨頭上市!市值超1200億,創始人身價近百億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中國光伏二十年,無數企業家前赴后繼投入到新能源產業的大潮中。
起起伏伏,酸甜苦辣,光伏行業風起云涌,眾多企業經歷潮起潮落。
時間是把殘酷的刀,商場亦如戰場,戰場用刀或戰勝對手,或刮骨療傷。
在那些孤寂的十字路口,當年創業的企業家們就如任何一個憧憬未來的的青年人,寒冬里拉開門栓,熹微里緊緊衣領,然后推開門走出去,投入某一行業,義無反顧,甚至九死一生,去成就企業家的使命與不歸路。
大浪淘沙始見真金,身處光伏產業鏈上游的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全能源”),聚焦多晶硅主業,潛心發展,用十年時間,成功打造成為一家業內知名的優質清潔能源企業,市值1203億,創始人身價近百億。
壹
隨著技術迭代和產業升級加速,在“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光伏作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電力方式,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光伏產業也隨之迎來高速發展良機。
近年來全球光伏產業新增裝機容量屢創歷史新高,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2020年全球光伏市場新增裝機量為130GW,2007-2020年間新增裝機容量復合增長率達到了33.87%。
光伏產業的大發展也催生了上游高純多晶硅產品需求。
根據硅業分會《2020年多晶硅市場評述及后市展望》,2020年全球硅片產量為161GW,全球多晶硅總需求量為54.3萬噸,全年多晶硅供應短缺1.8萬噸。
可喜的是,光伏行業是我國在國際上最具競爭力的行業之一,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行業上游多晶硅的生產制造,全球前五大多晶硅生產企業,中國占了4個。
2020年度國內多晶硅產量約為39.6萬噸,全球多晶硅產量為52.5萬噸;以上4家企業2020年多晶硅總產量占國內總產量76.3%,占全球產量的75.4%。
十年磨一劍,專注于高純多晶硅領域,大全能源以自主研發的技術代表了中國光伏上游企業的實力。
大全能源的多晶硅產能為7萬噸/年,2020年,公司產量7.73萬噸,國內市場占有率19.52%,國內單晶硅片用料產量的市場占有率為22.68%。合并報表口徑下,大全能源2020年多晶硅產量位居全球第二、國內第二。
中概股回A浪潮下,多晶硅龍頭企業大全新能源(DQ.US)分拆大全能源(688303.SH)昨日在科創板成功上市,成為A股第7家市值超千億的光伏企業。
在這之前,僅有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陽光電源、中環股份、北方華創以及福斯特這6家超千億市值的光伏企業。
大全能源此次發行3億股,發行價為21.49元,募資總額64.47億元。上市首日,大全能源股價收盤報61.11元,上漲184.36%,市值1176.37億元。
貳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民營企業今年在A股市場最大規模的IPO,募資金額高于早前的天能股份。截至7月22日,今年共有277家公司在A股上市,大全能源的募資金額排在第三位,僅次于三峽能源、和輝光電,前者是央企,后者是上海國資控制。
今日收盤,大全能源收盤漲2.24%報62.48元/股,市值為1203億元。以此收盤價計算,公司董事長徐廣福、徐翔父子身家超15.3億美元(約100億元)。
作為“新疆科創板第一股”的大全能源主要從事高純多晶硅研發、制造與銷售。經過十年的探索和發展,公司已經形成年產7萬噸高質量、低能耗、低成本的高純多晶硅產能,穩居穩居行業第一梯隊。
其主要產品為高純多晶硅,多晶硅經過融化鑄錠或者拉晶切片后,可分別做成多晶硅片和單晶硅片,是太陽能光伏行業的基礎材料,也是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等的上游供貨商,多晶硅料質量直接影響下游產品的關鍵性能。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8日,大全能源擁有147項專利,其中境內專利為145項,境內發明專利為27項。
招股書顯示,大全能源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19.94億元、24.26億元、46.6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05億元、2.47億元、10.43億元,過去七年累計增長超760%。
在“碳中和”背景之下,2021年公司業績較2020年更是迎來爆發式增長。
大全能源2021年第一季度營收為16.6億元,歸母凈利潤為5.82億元,同比增長130.42%。
大全能源預計2021年上半年可實現營業收入為41.3億元至41.7億元,較2020年同期變動為增幅95.42%至97.31%;預計上半年的歸母凈利為18.8億元至19.2億元,同比增長530.72%至544.14%。
叁
回溯諸多企業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光企業的創業史就發生在員工不到十人或幾十人的小工廠里。
大全新能源成立于2007年11月,是大全集團在新能源板塊的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徐廣福、徐翔父子。
1942年出生的徐廣福,今年78歲,經營大全集團已長達半個世紀。早在1966年,他也是從一個生產砂輪、膠木等零部件的手工小作坊做起來的。
2000年,公司改制,江蘇長江電氣集團成立,后更名為大全集團;
2005年的春天,大全集團董事長徐廣福與其子徐翔在第一時間知道了歐洲某公司轉讓多晶硅技術的消息,兩人馬上飛赴歐洲與那家公司洽談。
雖然對方提出的條件極為苛刻,大全集團董事會內部也出現了分歧,但徐翔認定“這個項目非投資不可。”
2006年,“光伏教父”施正榮成為中國首富,其寫下的財富神話,吸引了大全集團揮師殺入多晶硅領域。
2006年8月7日,徐廣福最終拍板,大全集團在與該公司簽訂了技術轉讓合同同時,也簽訂了技術獨占性協議,根據這一協議,大全集團對該技術在中國境內享有獨占權。
2007年6月27日,總投資額為40億元的中國最大多晶硅生產基地——大全集團多晶硅項目在重慶萬州開工。
大全萬州項目首期1500噸多晶硅項目于2008年7月成功投產,當年8 月,這家企業在金融危機的寒流中逆勢而上,開工建設一期擴建2500噸多晶硅項目,2009年7月成功投產。
整體上,大全算是“趕上了好時候”,在多晶硅價格到達頂點與轉折往下的階段,倚恃一期項目投產,在多晶硅環節賺到了“第一桶金”,更是成為了彼時中國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之一。
2010年10月7日,大全新能源正式登陸美國紐約交易所,跟隨當時諸多光伏領先企業的腳步,成功赴美上市。
肆
隨著十余年的高速發展,已經基本確立市場地位的光伏企業創一代,正在逐漸開始自己的權力交接。
6月17日,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于控股股東股權結構變動的提示性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靳保芳將其持有晶泰福25%的股權轉讓給其女兒靳軍淼;
在6月份剛剛結束的上海SNEC光伏展上,有媒體報道,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之女高海純已正式進入公司管理層,以天合光能戰略投資部副總經理的身份,就碳達峰、碳中和下光伏產業實現路徑等問題分享觀點。
相較高海純,徐翔、朱鈺峰、王偉峰、荀耀等加入父親的事業要早很多。王偉峰,中利集團董事長王柏興之子。
徐翔是徐廣福的兒子,為新疆大全的董事之一。2015 年12 月至今,任新疆大全公司董事。
朱鈺峰是光伏圈赫赫有名的朱共山之子,目前的朱鈺峰,擔任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協鑫集團副董事長、總裁。
在朱鈺峰加入協鑫的同一年,英利集團創始人苗連生之女苗青也加入了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負責公司投資者和公共關系部總監。
荀耀,億晶光電創始人荀建華之子。2018年1月5日的第六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決議上,被正式選舉為億晶光電董事會董事長。
以十年為線,翻看十年間全球多晶硅生產規模排名前十的企業!發現有的還在,有的卻早已淡出!
這里就產生了一個疑問:對于很多光伏企業來講,到底要不要上市?
電影《中國合伙人》里就有這么個沖突:對于成東青來說,上市會影響他在公司一言九鼎的地位,不利于繼續推進他的戰略;而對于孟曉駿來說,上市是證明企業價值的最好方式,也能成為對外談判中的一個籌碼。還有,變現!
其實,在現實中這個疑問就成了一個事實:能不能盡快上市?絕大多數企業都在想方設法登陸資本市場。
也是,能不能上市,對于一些企業及其管理團隊而言,意義重大,甚至事關生死。
畢竟企業和人一樣,只有先活下去,才能有資本去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