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綠色供應鏈助力塑料循環利用——訪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會長許軍祥
已有人閱讀此文 - -“再生資源利用是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原生資源日益緊缺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再生資源,建立綠色供應鏈,既可以節約能源、減少污染排放,又能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抓手。”7月16日,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會長許軍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再生利用環境效果顯著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僅展現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也將使我國經濟結構和經濟社會運轉方式產生深刻變革。再生資源利用行業對‘雙碳’目標的實現潛力巨大,減碳將在其綠色供應鏈中實現,物資再生協會將在此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許軍祥說。
許軍祥向記者舉例說,化工物資再生有點像汽車拆解。“拿汽車拆解來說。一般情況下,精細拆解可挖掘提升報廢機動車價值。有些報廢機動車‘五大總成’可以通過再制造的方式重新利用,很多完好的零件可以作為回用件再利用,這比全部作為廢鋼等材料利用具有更大價值,環保作用顯著。塑料再生行業也類似,塑料的原材料是石油,如果可以使更多的塑料進入再利用環節,將有效減少初次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且能提高廢塑料價值。”許軍祥介紹,數據顯示,每回收利用1千克廢塑料,相當于減少使用2~3千克的原油,可減少固體廢棄物填埋0.53千克。
無疑,通過對可回收物進行循環利用,是實現節能減排,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不可或缺的方式。同時,再生資源的利用還將為企業贏得碳排放配額的收益,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供應鏈建設至關重要
然而,目前來看,我國再生資源利用仍然有明顯不足。許軍祥表示,再生資源領域的許多問題是供應鏈問題。規范的產業鏈條難以建立、相關稅收政策及管理不到位、監管部門打擊非法不力,都導致再生行業存在嚴重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對行業的發展壯大十分不利。
“還以汽車拆解為例,目前一些非法汽車拆解小作坊星羅棋布,只需一塊空地就能‘開張’,因為成本低廉,可以不斷提高報廢車回收價格,使市面上大量的報廢車進入這些小作坊,反而使投入巨大的正規拆解企業面臨著無車可收、再生產品銷量不佳,導致整個行業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許軍祥說。再者,在小作坊拆解過程中,報廢汽車里的廢機油、電瓶里的廢酸等污染物隨意排放,對生態環境也造成嚴重的破壞。塑料再生行業也有類似的尷尬,塑料再生行業的監管一直是難題,行業污染問題也受到廣泛關注。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將引導行業企業構建起綠色供應鏈。他強調:“要構建綠色供應鏈,斬斷非法供應鏈,綜合治理,促進行業健康規范快速發展。”通過制定標準、產品溯源等工作,有利于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綠色產業鏈,推動整個行業做大做強。
2月2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我國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意見強調,加快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特別是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加強廢紙、廢塑料、廢舊輪胎、廢金屬、廢玻璃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提升資源產出率和回收利用率等。“這為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讓我們更有信心和動力。”許軍祥表示。
業界正在進行有益探索
實際上,在完善再生行業綠色供應鏈方面,物資再生協會也已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2020年6月1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和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牽頭,聯合中國石化、寶潔、陶氏公司、格林美、金發、美團外賣、龍福環能科技、樹業環保、科思創、蘇伊士、bp中國、巴斯夫、SK綜合化學等16家發起成員企業,成立了 “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聯合工作組”。通過價值鏈合作和模式創新,優化塑料回收利用途徑,推動產品生態設計,為實現一個沒有塑料廢棄物的地球而努力。
一年來,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聯合工作組的規模在不斷擴大,由成立時的16家企業增加至31家企業,共同制定了《塑料制品易回收易再生設計評價通則》,并于2021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我國完全自主的塑料制品易回收易再生性設計標準體系,填補了塑料制品易回收和易再生性設計標準的空白。
“這些舉措是推動塑料回收產業的轉型升級,破解行業中的現實問題,推進廢塑料回收利用綠色發展的有益嘗試,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許軍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