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制定“雙碳”方案 響應能耗“雙控”——化工行業如何落實“雙
已有人閱讀此文 - -為實現對化工企業的安全環保集中管理和提升化工企業規模優勢,多地要求危化品生產企業入園率達50%以上,有些省份要求入園率達80%。國內大量規模以上化工企業都在化工園區進行布局和生產,化工園區已成為化工行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在支撐化工行業應對氣候變化上也將發揮重要作用。由此,園區成為行業推進“雙碳”目標的突破口。
在“雙碳”目標的壓力下,目前重點化工園區可以開展的主要工作包括編制并執行碳達峰與碳中和工作方案,踐行能耗“雙控”考核要求,將碳排放影響評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并作為項目入園評審要求等。
首先,編制“雙碳”工作方案。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目前,各地已經陸續啟動區域碳達峰行動方案的制定,部分化工園區與經濟開發區也根據需要啟動了自身的碳達峰與碳中和工作方案的編制。
需要注意的是,“雙碳”工作方案編制前要邀請第三方核查機構摸清區域排放量,找出減排空間和方向。同時要重點結合自身產業規劃,提前明確重點吸納和退出項目領域。
其次,落實能耗“雙控”制度。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行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在6月16日召開的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當前各地區要把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作為抓好“雙碳”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全面排查本地區在建“兩高”項目,科學穩妥推進擬建“兩高”項目,深入推進存量“兩高”項目節能改造。各地區要強力推進能耗“雙控”,確保完成今年全國能耗強度降低3%左右的目標。
內蒙古的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均偏高,今年3月份成為全國首個發布“雙控”政策的地區,而4月份寧夏也開始實施“雙控”政策。因此,化工園區要嚴格實施節能審查,對于不符合產業規劃、產業政策、“三線一單”、產能置換、能效標準、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和污染物排放區域削減等要求的“兩高”項目,要嚴格把關。
再次,考慮將碳排放納入項目審批。
今年2月6日,重慶印發《重慶市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指南——碳排放評價(試行)》《重慶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指南——碳排放評價(試行)》,開啟了將碳排放評價納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先河。
5月31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將碳排放影響評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和行政審批部門應積極推進‘兩高’項目環評開展試點工作,銜接落實有關區域和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清潔能源替代、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等政策要求。”
由此可見,化工園區有必要根據自身的碳排放計劃和規模,在項目審批時就開始考慮將碳排放納入環境影響評價體系,為支持所在區域的碳達峰和碳中和做好準備。
最后,對于化工園區落實“雙碳”目標提出兩點具體建議。
一是積極推進化工園區碳中和實施標準的制定。針對化工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化工園區是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的著力點。雖然借助化工園區能提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實施的效率,但踐行化工園區的碳中和管理依然缺乏標準支撐,建議各方積極參與和開展化工園區碳中和標準的制定。
二是各地在碳排放權分配時應考慮提高化工園區內先進裝置的排放額度。這有助于降低化工園區與企業的碳排放強度,同時利于將排放企業進一步在化工園區集中,在CCUS技術經濟可行性逐漸提高的未來,可以對CO?實現集中吸收和消納,為集中治理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