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和疫情期間英國從中國進口增長65%,排名已取代德國
已有人閱讀此文 - -英國《每日快報》網站近日報道,根據最新統計數據,中國已超過德國成為英國最大的進口市場,而與此同時,英國“脫歐”后,來自歐盟國家的進口大幅下降。
報道稱,過去三年中國對英國的出口額猛增,導致英國進口伙伴的前五名排名次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 (ONS) 的數據顯示,從2018年第一季度到2021年第一季度,來自中國的進口額增長了65.6%,而來自歐盟的則大幅下降。
英國國家統計局表示:“最近從中國進口的增長表明,自1997年有記錄以來,進口增長的長期趨勢仍在繼續,而這一趨勢在2020年下半年加速,這可能是因為新冠疫情對中國出口的影響相對有限。”
該機構指出,中國生產的某些商品,例如電子設備等,可以解釋2020年的數據增長。而新冠病毒大流行推動了對“口罩和個人防護設備”的需求。
西班牙IE大學經濟學教授蓋爾·阿拉德 (Gayle Allard) 表示:“英國不僅經歷了‘脫歐’,而且就人均死亡人數而言,也經歷了歐洲新冠疫情的最糟糕的狀況,因此只憑一年的數據可能難以下準確結論。所以我們至少需要再觀察一年的趨勢,才能找到‘正常’的模式。”
阿拉德補充說:“首先,看起來英國‘脫歐’和大流行帶來的供應限制,對中國向英國的出口貿易非常有利。請記住,英國‘脫歐’后,歐盟產品在英國市場失去了一些成本優勢。”
報道指出,中國經濟在疫情下恢復相對較快,2020年是唯一一個貿易商品增長的全球主要經濟體。
而根據Trading Economics提供的2020年英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數據可以看出,最大的商品類型是電氣和電子設備,為167.8億美元。其次是機械、核反應堆、鍋爐,價值132.3億美元,其他紡織制品、套裝、舊衣服價值52.6億美元,家具、照明標牌、預制建筑價值42.8億美元。
雖然英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增加了65.6%,但從德國、法國、荷蘭和美國的進口量卻大幅下降。
正如英國國家統計局所描述的那樣:“自2019年4月以來,來自德國的進口額有所下降,這與‘脫歐’的不確定性增加,以及2020年晚些時候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相吻合。”
數據顯示,來自荷蘭的進口額下降了31%,位于下降幅度排名前列的依次還有德國26.8%,法國27.2%,美國16.7%。
英國國家統計局表示,最近從德國進口額的下降“是由公路車輛造成的……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間減少了7億英鎊(47.7%)。”
報道還提到,如今英國政府已經開始就加入跨太平洋貿易協議進行談判,認為這對于其‘脫歐’后從歐洲轉向地理上更遙遠但增長更快的經濟體至關重要。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全面進步協定 (CPTPP) 取消了其成員之間95%的關稅。該協定成員包括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越南、新西蘭、新加坡、墨西哥、秘魯、文萊、智利和馬來西亞。
英國貿易部長利茲·特拉斯說:“世界的這一部分(指CPTPP成員國)是英國最大的機會所在。我們離開歐盟時承諾會加深與歐洲以外的老盟友和快速增長的消費市場的聯系。這是我希望我們能夠抓住的一個閃閃發光‘脫歐’后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