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化工行業需實現與互聯網無縫對接
已有人閱讀此文 - -毋庸置疑,智能化轉型是中國石化化工行業未來發展方向。但在具體的實施層面還有許多功課要做。
石化化工行業需實現與互聯網無縫對接
首先,與世界石化強國相比,我們在化工信息化建設方面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這是大而不強的重要原因之一。
智能制造的基礎是CPS(虛擬—物理系統),而CPS的建設是需要足夠的投入來打基礎的,沒有CPS的基礎,智能化無從談起。世界排名前50的大型跨國公司每年會拿出總銷售收入的1.5%~2.5%作為信息化建設費用。數據顯示,殼牌公司的信息化費用高達總銷售額的4%。而中國石化每年投入信息化建設費用約20億元,僅占其銷售額的0.07%左右。中國石化在國內信息化建設方面是石油化工界的領頭羊,其他化工公司的信息化資金投入可想而知。這樣下去我國在未來制造業革命中的前景實在堪憂。
其次,目前我國制造服務業的服務能力十分欠缺,特別是專門針對石油和化工行業的IT技術服務更是十分薄弱。
目前,我國的網購和電子商務很發達,但制造業和IT產業還是兩張皮,我們還沒有看到有影響力的制造服務商。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復雜性讓許多IT公司望而卻步,國內鮮有專業的軟件/互聯網等IT公司愿意深耕石油和化工行業。我國幾家特大型石油化工公司雖然自己內部有相當強的IT隊伍,如中石化的石化盈科、中石油的瑞飛信息技術、中國化工集團的中國化工信息中心等,但其母公司均沒有想將其徹底進行體制改造,打造成面向行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的公司。
在這方面,國際上一些知名軟件/互聯網等IT公司跨界延伸服務已經深入到實體制造業中,其中美國GE和微軟公司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美國總統奧巴馬2012年提出再工業化后,GE總裁伊梅爾特一方面提出工業互聯網的新概念,聯合IBM、思科等5家美國最大IT企業成立工業互聯網聯盟;另一方面GE將自己定義為服務性公司,整合內部IT資源,成立GE Digital集團公司,開發了基于云計算的管理平臺Predix,目前該平臺已在公司內部上線,管理了橫跨13個行業的1萬億美元的資產,以及1000 萬個傳感器的數據。微軟公司則啟動了 Chem RA(Chemical Reference Architecture) 基于云計算的化工制造智能化平臺。他們在立項調研中發現大部分化工企業都存在主業和IT信息技術“兩層皮”問題,而云計算則是解決這一問題最有力的手段,因為云解決方案就是面向協作、移動和開放的世界。
國務院在2015年發布《中國制造2025》,提出大力發展面向制造業的信息技術服務,提高重點行業信息應用系統的方案設計、開發、綜合集成能力。鼓勵互聯網等企業發展移動電子商務、在線定制、線上到線下等創新模式,積極發展對產品、市場的動態監控和預測預警等業務,實現與制造業企業的無縫對接,創新業務協作流程和價值創造模式。
我們期待更多的國內軟件/互聯網等IT公司也能深入化工制造業,實現與制造業企業的無縫對接,共同攜手打造好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的智能制造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