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掀熱潮!看化工巨頭對2021塑料循環經濟行業怎么說
已有人閱讀此文 - -塑料循環回收利用成本較高,存在一定的技術壁壘,最開始回收技術主要被國外化工企業所壟斷,主要由SABIC、巴斯夫、陶氏、科思創、埃克森美孚、利安德巴賽爾等國際化工企業所掌握。
隨著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提出,為加快節能減排的步伐,積極響應“十四五”規劃綱要碳達峰、碳中和綠色發展要求,塑料循環行業進入新的歷史拐點,國內企業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石化、金發科技、萬華化學也大力提倡塑料循環經濟。
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石化戰略事業部市場開發和技術支持全球總監Mahari Tjahjadi博士提到,可持續性是SABIC產品和工藝創新的指路明燈。到2025年,SABIC將比2020年降低50%材料損失率。在全球日益關注的氣候和能源問題上,SABIC計劃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和能源消耗水平,比2010年降低25%。SABIC一直致力于與價值產業鏈合作,展開閉環項目。Mahari Tjahjadi博士認為,要證明塑料的可循環性,需要涉及整個供應鏈的試驗,這是通過價值鏈合作實現的。
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BASF)亞太區特性材料部研究與開發資深總監穆音婷博士表示,巴斯夫將繼續向更雄心勃勃的可持續目標前進,通過化學回收和機械回收使塑料打造塑料閉環。在化學回收上,塑料廢料被轉為基礎原料,該原料可用來創造新的化學品和產品。巴斯夫在其生產中使用了源自塑料廢料的熱解油作為原料生產新的產品。機械回收方面,巴斯夫采取“重新利用能源”方法,將廢料轉為燃料。
科思創(上海)投資有限公司(Covestro)聚碳酸酯事業部可持續發展方案全球總監張祺指出作為資源密集型生產、許多關鍵行業的材料來源的塑料工業是向循環經濟過渡的關鍵,科思創將聚焦四大領域——替代原料、創新回收、聯合解決方案、可再生能源,制定具體目標和關鍵績效指標,逐步衡量循環經濟進度。
埃克森美孚化工(ExxonMobil)北亞聚合物改性和再循環市場開發經理宋奇指出全球有效的廢物管理體系仍缺乏,每年有約2億噸塑料被填埋或被當做垃圾處理,約800萬噸塑料進入海洋。塑料廢料挑戰仍然十分巨大,而實現塑料生命循環同樣面臨著再生料含雜質成分、物理性能損失、加工困難等行業難題。宋奇認為全產業鏈應該同心協力,思考更易回收的產品設計、升級回料質量,使再生料增加更多新的使用場景。
陶氏公司在北美推出了首款用于收縮膜的消費后回收(PCR)樹脂,使客戶能夠在保持性能的同時,在應用中加入更多的PCR材料。陶氏表示,通過提供制造高達40% PCR含量的收縮膜的能力,它能幫助更多的客戶和品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在2021世界地球日這天!陶氏化學與蒙牛合作的廢塑料再生環保路正式啟用!
陶氏公司最新可持續發展指標:至2030年,陶氏公司將致力于“消除廢棄物”,通過自身行動或合作伙伴關系,讓100萬噸塑料得到回收、重復使用、或再生利用。
伊士曼與雅詩蘭黛合作,使用100%可回收REnew樹脂作為產品包裝,雅詩蘭黛表示,截至2025年實現75%至100%包裝可循環利用,并把包裝中的消費后回收材料數量增加50%。
利安德巴賽爾目標到2030年,再生塑料每年銷售200萬噸
利安德巴賽爾近期以Circulen命名的系列產品正式發布,以期助力品牌方提升消費品的可持續性。再生塑料產品系列:塑料生產商利安德巴賽爾(LyondellBasell)以Circulen的名義推出了一個含有再生塑料成分的系列塑料產品,包括CirculenRecover,CirculenRevive和CirculenRenew。CirculenRecover是通過物理回收方式制成的塑料,CirculenRevive是通過化學回收而得到的塑料,而CirculenRenew則是來自替代性的原料。據了解,該系列產品目前僅在歐洲提供,但很快就將在北美和中國銷售,目標是到2030年,每年銷售200萬噸的再生塑料以及“可以再利用的塑料”。
北歐化工計劃到2025年將再生塑料量增加4倍
北歐化工首席執行官Alfred Stern在去年簽署新塑料經濟的“A Line in the Sand”協議(一項致力于源頭上消除塑料污染的全球協議)時表示,“北歐化工承諾到2025年將再生塑料量增加四倍以上,并將進一步擴大北歐化工的Project STOP項目。”
英力士計劃每年至少使用32.5萬噸回收材料
目前,英力士承諾向歐洲包裝應用提供的聚烯烴產品至少含有50%的回收成分,在聚苯乙烯包裝中平均使用30%的回收成分,每年在產品中使用至少32.5萬噸回收材料,確保聚合物產品100%可回收。
杜邦最新推出的認證的可再生 Delrin®均聚甲醛有望100%實現可回收利用,帶來可觀的經濟和環境效益。經過認證的可再生Delrin®均聚甲醛100%由源于廢棄物的生物原料制成,已獲得國際可持續和碳認證(ISCC)質量平衡認證。
伊士曼關于回收再生的有碳再生技術(CRT)、聚酯再生技術(PRT)。伊士曼表示,通過CRT和PRT能夠實現原本難以回收的塑料廢棄物的無限循環再生,創造出經過認證、再生成分含量極高的產品,是名副其實的循環解決方案。
日本長瀨推出PET化學回收PCR技術
日本長瀨集團高端材料部門攜手優秀塑料生產商,為客戶在PCR材料應用提供:材料選擇;模具設計;工程師在點技術支援;物流管理等服務。
SK 在近期展會展示了消費后循環PCR PE,以及PE單一材質包裝袋、吹瓶等。
盛禧奧目前生產的聚碳酸酯 (PC) 樹脂產品組合中,PCR 成分含量高達 95%。經生命周期分析證明,與全新原材料對比,ECO 系列可以顯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水和能源的消耗。
科騰推出的CirKular+™ 塑料回收和循環經濟的解決方案,兼顧高性能與價值提升。CirKular+產品可以添加在純凈新料、生物基塑料和消費后回收(PCR)以及工業后回收(PIR)塑料中,從而為回收商、共混造粒廠、產品制造商和品牌所有者提供在性能和價值提升方面實現平衡的原料。
埃克森美孚與Agilyx合作成立塑料回收公司Cyclyx ,該合資企業致力于幫助增加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利用。Cyclyx此前由Agilyx于2021年1月1日建立,埃克森美孚加入成為合資公司創始成員之一,持有Cyclyx 25%的股權,而Agilyx持有其余75%的股權。
DOMO化學一直致力于聚酰胺材料的回收開發和應用推廣,可持續發展(Sustainability)一直是Domo Chemicals的基礎核心發展理念。DOMO涉及領域包括PCR, PIR, CR三大核心領域。2020年2月,道默更是成功將行業知名的Technyl® 4 earth®納入麾下,合力為產業鏈下游的客戶提供穩定可靠的可回收材料解決方案,借力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金發科技目前專注于回收+再生循環技術,金發科技可持續發展產品部總經理彭智表示金發在生產能源結構方面正加速向清潔能源轉型,加快節能減排的步伐,積極響應“十四五”規劃綱要碳達峰、碳中和綠色發展要求。彭智還提到搭建全方位、多品種的塑料資源回收網絡,其中涵蓋工業廢物、農業廢物、城市廢物、海洋廢物及危險廢物。
萬華化學在近期展會展示了通過將聚碳酸酯水桶使用后,回收再生利用到PC改性/合金的塑料回收技術。
中國石化攻關熱裂解、微波裂解等裂解新技術,實現塑料循環利用,與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兩手抓”,發揮公司煉化生產技術優勢,將低值廢棄塑料轉化為高值煉化原料,再次進行合成樹脂的生產,實現廢棄塑料回收再利用。
奧世達彈性體(深圳)有限公司(Audia)的可持續發展AudiaFlex熱塑性彈性體系列,其中三款產品分別由后工業回收、消費后回收和海洋塑料回收而制造的。AudiaFlex系列高達5-50% PCR或OP含量。
科茂擁有每年4萬噸的合法產能,新環保法實施以來國內首家獲得環評批文的廢塑料化學回收企業,擁有每年4萬噸的合法產能。經過10年技術沉淀,科茂通過原創的“低溫低壓絕氧催化裂解同步重組”化學回收技術,在特制系列催化劑的作用下,使廢塑料在分子層面發生拆分和重組,產出高價值的塑料油(輕汽柴油)新塑料原料,且全程不產生二噁英等有害氣體。
再生塑料市場全球化趨勢
2021年1月1日起,歐盟對不可回收的塑料包裝征收800歐元/噸的塑料稅。該稅只是世界各國政府為解決塑料污染問題而頒布的政策的一個例子。
一系列新的立法以及主要塑料使用者和生產者的自愿承諾,旨在使世界擺脫塑料垃圾,并推動對再生塑料的需求不斷增加。
根據預測,到2030年,機械再生塑料將取代170多萬噸的原生聚合物原料,而2020年這一數字為68.8萬噸。為了使雄心勃勃的減廢計劃取得成功,需要將再生塑料發展成高效的全球商品市場。有跡象表明,情況已經漸漸有了這種趨勢。
再生塑料的價值正在被釋放。正是這種價值觀推動了塑料廢料市場的商品化,并可能最終有助于解決塑料廢料污染問題。簡單地說,當一種物質具有如此高的價值并且可以在一個有效的市場中交換時,將其丟棄到自然環境中是沒有意義的。
許多不同的因素正在推動再生塑料市場的商品化。其中一些原因,如活躍在市場中的參與者人數的增加,都源于立法。
各國政府,從歐洲開始,但最近在美國和整個亞洲,都要求某些行業的參與者,主要是那些從事塑料包裝的行業,減少對原生塑料的依賴,增加對再生材料的使用。在某些情況下,這是由稅收支持的。英國將在2022年4月前,對不含30%再生成分的塑料包裝收取200英鎊/噸的費用。
這些政策的效果增加了市場參與者的數量,主要是塑料包裝的購買者或“使用者”,從而增加了競爭,需要更多的供應,以此來擴大市場。已經有跡象表明,當地市場的供應不足以滿足當地需求,因為回收率永遠不可能達到100%。這使得公司將目光投向更遠的地區。
在歐洲,需求超過了本地和區域市場的潛力,導致參與者將目光投向東南亞,尋求更多的供應,從而使該地區成為一個不斷增長的全球市場。
標準化在原生塑料市場,這不是一個問題。原生聚合物買家可以確信,從一個供應商處購買的塑料與從另一個供應商處購買的塑料是一樣的,或者至少是兼容的。技術特性、體積和顏色都是一致的。在全球范圍內,這使得套利經濟有助于平衡全球供需。這就是為什么不同地區的聚合物價格趨勢相似。這也是為什么全球對這些市場的看法至關重要的原因。
再生塑料的產品標準化更為棘手。畢竟,它們來自于廢物產生的。不同的產品規格和污染程度,以及對不同地區,甚至同一地區內的可追溯性的擔憂,都是阻礙套利的因素。即使在同一個國家,廢物收集系統也會有很大的不同,產生不同成分的待回收廢物和不同質量的可回收材料。買家希望確保產品質量,但他們也希望確保他們的材料(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收集的)是合法采購的。
目前,從廢物管理行業到快速消費品行業的一些大公司正在對標準化進行大規模投資。
最成熟的再生塑料市場都在歐洲,R-PET透明薄片中的關鍵污染物(如PVC、乙醛和苯)都會影響飲料瓶的外觀和性能,并對健康產生影響。現在其含量正在下降,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忽略不計。生產也變得越來越一致,這意味著買家可以確保每一批產品的質量都是一樣的。
蘇伊士、威立雅和可口可樂等公司都已在東南亞投資興建了新工廠,生產PVC含量較低的R-PET透明薄片。美國的再生PET也在變得更加統一,污染物含量也有所降低。加利福尼亞州正在推動這項工作,從2022年開始,將對PET瓶中的最低再生塑料含量實行15%的規定。加利福尼亞州的R-PET透明薄片市場主要由PVC污染物含量高達100 ppm的材料主導,這反映出美國R-PET行業是面向低檔終端市場的,如纖維和紡織品市場。然而,越來越多的PVC含量不高于10 ppm的材料進入市場,使其更接近整個西北歐的標準,并滿足對高質量材料日益增長的需求。
全球化趨勢,東南亞和美國的這些發展使得在不同地區生產的材料更加相似,這意味著市場參與者有了更多的選擇――無論是買家還是賣家,也無論他們在哪里。
歐洲和美國的再生PET市場在今年年初出現價格上漲,部分原因是由于從亞洲進口材料的集裝箱短缺導致供應不足。這些漲幅超過了東南亞的漲幅,因為那里的參與者努力將材料運往歐洲和美國西海岸。
塑料污染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全球性的應對措施,而發展一個龐大的、流動的再生塑料市場可以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理解這一價值是推動塑料工業向前發展的關鍵。
國內塑料原料十分短缺,進口量大,廢舊塑料回收利用率卻很低,國內塑料產量和消費量總產量相當于世界總產量的1/3,對于塑料的需求,國內或將成再生塑料最大需求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