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動需求量猛增,可降解塑料應用場景廣泛!
已有人閱讀此文 - -我國逐步推行“禁塑令”,執行力度較大。可降解塑料的成本相對較高,通過政策限制成本較低的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推動可降解塑料的生產與銷售。
在國家政策上,我國“限塑令”推出較早,早在 1999 年,我國國家經貿委發布(99)第 6 號令,規定 2000 年底前全面禁止生產和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飲具的文件,走在世界前列。
2020 年 8 月,商務部公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務領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此次“禁塑令”不僅要求禁止、限制使用對環境負擔較大的塑料,還加快推廣塑料的可替代產品,比如可降解塑料、紙質包裝等,有助于可降解塑料對傳統塑料的替代進程,這也為替代產品市場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礎。
在地方政策上,自 2015 年開始,陸續有地方政府推行出政策限制對塑料的使用,近年來,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提出了具體的禁塑措施,與限塑令不同,禁塑令對于可降解塑料的市場增量貢獻更大,有利于可降解塑料替代率快速上升。
經過 2020 年一年的準備期,國內已形成了國家-地方多層次的禁塑政策體系,政策再度趨嚴,進入執行階段,對可降解塑料行業的利好正式落地。
可降解塑料應用場景廣泛,供不應求。自 2021 年 1 月 1 日開始,最嚴禁塑令開始實行,不可降解塑料袋禁止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和省會城市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也在全國的飲料連鎖店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可降解塑料或紙質材料制品。
以 PBAT 和 PLA 為原料的可降解塑料逐漸滲透到生活中,商超、餐廳、飲品店等各行業紛紛采取措施落實減塑。許多線下商超更換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如京客隆、永旺超市、便利蜂、KKV 等;奶茶店更換使用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質的塑料吸管,如喜茶開始使用 PLA 吸管和杯子;零售和餐飲品牌使用具有生物可降解功能的餐盒,如盒馬、麥當勞、肯德基等;外賣平臺、社區團購平臺使用具有可降解功能的塑料袋以減少白色污染。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因此大幅增加,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據每日經濟新聞消息,可降解塑料原材料 PBAT 的價格已從 20 年12 月底的 2.3 萬元/噸,上漲至 1 月初的 2.6 萬元/噸,不到一個月漲幅達 13%;國內 PLA 報價也從一年前的 2 萬元/噸上漲到現在的 3.2 萬元/噸,漲幅達 60%。
基于各地政策,對可降解塑料的總體替代率進行保守估計。我們依據各省市禁塑政策執行時間表和執行力度,以及海外可降解塑料發展歷程,預測了我國未來可降解塑料的需求變化。
預測中國可降解塑料市場需求量的基本思路如下:
2020-2025 年,由于有明確的禁塑政策,我們根據禁塑政策執行時間和力度,在保守條件下,預測 5 年內各省市可降解塑料的替代量。保守假設各地區“禁塑令”“開始執行”的替代率 10%、“進一步推廣”的替代率 20%、“完成替代”的替代率 30%。“完全替代”意為不再銷售傳統包裝塑料制品,但由于其他材料的競爭,例如紙質包裝袋/盒,考慮西歐和美國可降解塑料在包裝領域的替代率不超過30%,“完成替代”的替代率假設為 30%。根據各省份“禁塑令”的執行時間表及禁令范圍,不同省市的落實情況按照等級乘以系數,其中 2020 年因為疫情影響,替代率為通常情況的 70%。
根據上述假設,我們預測了 2020 年到 2025 年我國各省份包裝領域可降解塑料對傳統塑料的替代率。根據各省市預測可降解塑料的替代率、涉及人口,以及人均消費包裝塑料制品量,我們預測 2020 年到 2025年,我國包裝塑料總替代量分別為 50、98、125、153、180、207 萬噸。
假設未來全國年廢棄塑料總量維持在 4200 萬噸不變,預計,2020 年到 2025 年可降解塑料替代率分別為 1.19%、2.34%、2.99%、3.63%、4.28%、4.92%,呈現逐漸減緩的趨勢。通過國內塑料的消費類以及進出口量,得出可降解塑料總消費量(萬噸)以及可降解塑料的總產值(億元)。到 2025 年,預計我國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到 238萬噸,市場規模可達 477 億元;到 2030 年,預計我國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到 428萬噸,市場規模可達 855 億元,需求總體呈現減緩上升的趨勢,我國未來可降解塑料市場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