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茂金屬制備乙烯-1-辛烯共聚物及其性能的最新研究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摘 要:采用自制單茂金屬催化劑MXC,經Al( i-Bu)3和[Ph3C]+[B( C6F5)4]-活化后對乙烯和1-辛烯進行了催化共聚,利用核磁共振碳譜(13 C-NMR) 、凝膠滲透色譜( GPC) 、差示掃描量熱法( DSC) 考察了聚合條件對催化劑催化性能的影響,對比了共聚物樣品以及進口韓國SK 公司的聚烯烴彈性體( POE) 產品。結果表明: 共聚物樣品與SK 公司的POE 產品在13 C-NMR 中有相似的吸收峰,組成及聚集態結構相近; 隨催化劑Al/Ti 比( 摩爾比,下同) 減小,催化活性增加,共聚物的重均相對分子質量(Mw) 先減小后增大; 聚合溫度從90 ℃升高至130 ℃,催化活性降低,共聚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減小,相對分子質量分布指數( PDI) 變寬;當Al /Ti 比為300 時,共聚物Mw由24.36 ×104 降至9.87 ×104 ; 當Al/Ti 比為150,聚合溫度為110 ℃時,催化活性達到11.77 ×106 g /( mol·h) ,共聚物Mw,PDI,熔融溫度、結晶度依次為10.05×104 ,3.14,76.95 ℃,2. 27%,1-辛烯插入率達到13.2%。
茂金屬乙烯-1-辛烯共聚物是以乙烯和1-辛烯為原料制備的聚乙烯產品,根據1-辛烯含量不同可分為聚烯烴塑性體( POP) 和聚烯烴彈性體( POE) [1-3]。
POE 通常是指1-辛烯質量分數在20% 以上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其分子鏈段中既含乙烯均聚的樹脂相,又含乙烯-1-辛烯共聚的橡膠相,將塑料的易加工性及橡膠的柔韌性有機結合在一起,因此具有優異的性能( 如優異的物理性能、耐化學腐蝕性、耐候性、透氣性和電性能等) 和高附加值,在醫用包裝材料、汽車配件、增韌劑、電線電纜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4]。
目前國內生產的乙烯共聚產品大多為乙烯和1-丁烯、1-己烯共聚物,而乙烯-1-辛烯共聚產品幾近空白,大量依賴進口,因此具有很大發展空間[5]。
1-辛烯是一種長鏈線性α-烯烴,具有較大的空間體積,傳統的Ziegler - Natta 催化劑難以催化乙烯與1-辛烯共聚,得到高1-辛烯含量的共聚產品。
茂金屬催化劑是一種高效的烯烴聚合催化劑,具有單活性中心及高單體選擇性等優點,可以有效調控聚合物的微觀結構以及共聚單體分布,在催化乙烯與長鏈線性α-烯烴共聚方面具有突出優勢[6]。
本工作采用自制的單茂金屬化劑制備了乙烯-1-辛烯共聚物,考察了聚合反應條件對催化劑催化性能的影響,并且與進口韓國SK 公司的POE 產品進行性能對比。
1 實驗部分
1.1 原材料
單茂鈦催化劑MXC( 自制) ,1-辛烯( 99%,由安耐吉公司生產) 和甲苯溶劑(由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生產) 經干燥除氧處理,聚合級乙烯( 由林德氣體有限公司生產) 經4 ×10-10 m分子篩和銅柱純化,[Ph3C]+[B( C6F5)4]- 按照參考文獻[7]的方法合成。Al( i-Bu)3為安耐吉公司產品。POE 牌號為875,875 L 和8605,均為韓國SK 公司生產。
1.2 樣品制備
在手套箱中,于300 mL 不銹鋼反應釜中加入計量的甲苯( 150 mL) 和1-辛烯,然后移出手套箱,在機械攪拌下加熱到一定溫度。用計量的Al( i-Bu)3和[Ph3C]+ [B( C6F5)4]- 活化茂金屬催化劑MXC( 5 μmol) 2 min,然后加入到反應釜中,隨后迅速通入乙烯,維持壓力1. 4 MPa,以冷凝水控制反應釜溫度。聚合反應15 min 后用酸化乙醇終止反應,過濾收集聚合物,用乙醇和水洗滌,置于真空干燥箱中于60 ℃干燥至恒重,制得乙烯-1-辛烯共聚物樣品。
1.3 樣品性能測試
1.3.1 核磁共振碳譜( 13C-NMR)
采用美國Varian 公司制造的Avance-400型13C-NMR儀分析樣品的1-辛烯含量,測試溫度為120 ℃,試劑為氘代鄰二氯苯,累加次數為2 000 次,延遲時間為3 s,脈沖角為90°,時間域數據點為32 K。
1.3.2 凝膠滲透色譜( GPC)
采用美國Agilent 公司制造的PL-GPC 220型高溫GPC 儀測試樣品的相對分子質量及分子量分布。色譜柱規格為3 × PL MIXED-B 300 mm × 7.5 mm) ,溶劑為1,2,4-三氯苯( 加入0.012 5% 的二丁基羥基甲苯) ,流速為1.0 mL /min,測試溫度為150 ℃,聚苯乙烯標樣校準。
1.3.3 差示掃描量熱法( DSC)
采用美國Perkin-Elmer 公司制造的DSC 8000 型DSC 儀測試樣品的熱性能,用銦標樣進行溫度和熱焓校準。以10 ℃ /min 從20 ℃升溫至160 ℃,保持5 min 以消除熱歷史。然后,以相同速度降溫至20 ℃,保持5 min,再以10 ℃ /min升溫至160 ℃。
2 結果與討論
2.1 催化劑性能
以Al( i-Bu)3為除雜劑,[ Ph3C]+ [B( C6F5)4]- 為助催化劑,研究單茂鈦催化劑MXC在不同聚合反應條件下的催化性能。
2.1.1 Al /Ti 比( 摩爾比,下同)
由表1 可知,催化劑反應活性最高達到11. 77×106 g /( mol·h) ,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對于催化劑MCX/Al( i-Bu)3 /[Ph3C]+[B( C6F5)4]- 體系,隨著Al /Ti 比增大,催化活性呈現下降趨勢( 見圖1 ) 。在反應中,Al( i-Bu)3主要用來清除體系雜質和水分,并使催化劑烷基化,[Ph3C]+[B( C6F5)4]- 則與催化劑中的Ti 原子配位形成穩定的活性中心。少量的Al( i-Bu)3有利于反應進行,而含量過多時會消耗部分[Ph3C]+[B( C6F5)4-,使催化劑的活化效果變差,活性降低[8]。
2.1.2 反應溫度
反應活性亦隨著反應溫度升高而降低( 見圖2)。對于茂金屬催化體系,其催化劑陽離子與助催化劑陰離子會形成穩定的離子對,在低溫時難以分離形成活性中心,隨反應溫度升高活性中心的數量增加,因此催化劑活性增大;另一方面,隨著反應溫度升高,單體在溶劑中的溶解度降低,使聚合反應速率降低,導致催化活性下降。催化活性受這2種因素綜合結果的影響[9]。
在實驗反應溫度下,單體在溶劑中的溶解度減小導致的聚合速率降低起主導作用,因此催化活性降低。
2.2 樣品分析
2.2.1 13C-NMR分析
由圖3 可知,所有樣品均具有相同的峰型及峰位置,表明具有相似的結構。30.1×10-6 處為乙烯鏈段吸收峰( EEE) ,38.5×10-6,32.4 ×10-6, 22.9 ×10-6, 14.1×10-6處為乙烯-1-辛烯-乙烯鏈段吸收峰( EOE) ,35.4 ×10-6 處為1 - 辛烯-乙烯-1-1 辛烯( OEO) 鏈段吸收峰,34.8 ×10-6處為1-辛烯-乙烯-乙烯( OEE)吸收峰,30.5 ×10-6 處為1-辛烯-乙烯-乙烯-乙烯( OEEE) 吸收峰,27.4 ×10-6 處為乙烯-1-辛烯-乙烯-乙烯( EOEE ) 吸收峰[10]。
13C-NMR結果表明,1-辛烯富集序列( 如OEO,OOE,OOO 等) 很少,1-辛烯分子大多被乙烯鏈段分隔開,均勻地分散到共聚鏈段中。
根據13C-NMR圖譜計算乙烯-1-辛烯共聚物樣品4、樣品5 中1-辛烯的含量[11-12],結果如表2 所列。
由表2 可知,樣品4 的1-辛烯摩爾分數與SK 的875 相近,樣品5 的1-辛烯含量則高于SK的875 和8605,低于875 L,表明MCX/Al( i-Bu)3 /[Ph3C]+[B( C6F5)4]- 催化體系具有良好的催化乙烯和1 - 辛烯共聚的能力。
2.2.2 GPC 分析
由圖4 可知,在Al /Ti 比為300 時,隨反應溫度升高,聚合物的Mw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DI變寬。這是由于高溫下β 氫脫除反應及鏈轉移速率增加,生成更多的低分子鏈。與SK 公司的產品相比,本實驗樣品相對分子質量分布稍寬,這可能與小釜實驗加熱和攪拌散熱不均勻有關。
2.2.3 DSC 分析
乙烯共聚物的熔融性能與其分子鏈段的聚集態結構相關,結晶程度越完善,熔融溫度越高。乙烯均聚鏈段具有很強的結晶能力,而共聚單體的大側鏈會破壞聚乙烯分子鏈段的有序排列,導致結晶度下降。因此共聚單體含量越高、分散均勻性越好,共聚物的Tm越低。
由圖5 和表2 可知,所有共聚物的熔融峰均出現在90 ℃以下,遠低于乙烯均聚物的Tm( 約133 ℃) ,同時具有低結晶度,這表明大量的1-辛烯單體共聚到鏈段中且有較好的分散性。
由表2 中樣品4、樣品5、樣品6 可知,在Al /Ti 比相同時,隨聚合溫度升高,共聚物中1-辛烯含量減少,熔融溫度呈現上升的趨勢。這是因為乙烯與1-辛烯在活性中心的增長過程是相互競爭的關系,溫度升高時更有利于乙烯的插入反應,相對降低了1-辛烯的插入速率,使得1-辛烯含量下降[13]。當聚合溫度為90 ℃時,所得聚合物的熔點最低,與SK 的POE產品熔融性能相當。
綜上可知,當催化劑Al /Ti 比為150,聚合溫度為110 ℃時,催化活性達到11.77 ×106 g /( mol·h) ,共聚物Mw,PDI,Tm,Xc依次為10. 05×104,3.14,76.95 ℃,2.27%,1-辛烯插入率達到13.2%。
3 結 論
a. 以茂金屬催化體系MXC /Al( i-Bu)3 /[Ph3C]+ [B( C6F5)4]-催化乙烯和1-辛烯共聚,制備了乙烯-1-辛烯共聚物,并與SK 公司的POE 產品進行性能對比,13C-NMR 分析結果表明,共聚物樣品與SK 公司的POE 產品有相近的分子組成和共單體分布。
b. 催化劑Al /Ti 比、聚合反應溫度可有效調節催化活性、共聚物Mw和Tm。隨Al /Ti 比減小,催化活性增大; 聚合溫度升高,催化活性降低,相對分子質量減小,其分布變寬。
c. 當催化劑Al /Ti 比為150,聚合溫度為110 ℃ 時, 催化活性達到11.77 ×106g /( mol·h) ,共聚物Mw,PDI,Tm,Xc依次為10.05×104,3.14,76.95 ℃,2.27%,1-辛烯插入率達到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