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業鏈利潤分配角度分析 甲醇05合約前景如何?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12月伊朗限氣一波炒作推升甲醇過2500元,沒想到該事件竟成為行情轉折點,此后甲醇一蹶不振,一直把去年12月一輪漲幅回吐一干二凈才于近期稍顯企穩。即使伊朗限氣力度不如炒作的那般夸張,可也是真的有部分裝置停車,一季度進口縮減成定局下,為何甲醇會跌跌不休?
更為差異的是伴隨盤面走軟,甲醇基差由負轉正,并不斷刷新一年周期內最強水平,反映出華東現貨強勢。根源在于美金貨源持續堅挺,上周CRF中國周度均價報310美元,比去年初高出近50美元,而當下甲醇盤面與去年年初幾乎持平。美金貨源強勢原因是全球范圍內甲醇開工率大幅下降有關,不過明年提升預期較足,這是后話。
而這種現象又引出另一問題,通常甲醇盤面錨定在港口,如今盤面如此之弱莫非定價于內陸了?最近圈內不斷看到河南大化、定州天鷺、鳳凰要出倉單的傳聞,而內陸低價倉單出現確實會影響甲醇市場心態。因為何處交割成本最低,在交割品質要求范圍內更“劣”,即為盤面所交易的錨定物。不過去年大部分時間只有四季度大化出了少量的倉單,而最高峰內地的倉單加總占比也沒有超過總倉單的10%。
但是這個格局在近期慢慢發生了變化,主要原因是西北延長中煤、神華榆林和鄂能化(近期)的集中投產,短期的產能集中釋放,使得西北報價存在明顯的承壓預期,同時由于河北疫情等因素,導致西北貨源存在一定的轉單,使得內地貨源相對偏弱。港口內地一強一弱之下就使得之前的價差格局發生了變化,使得河南、山東、河北等中間貿易區域至華東的價差已經大于運費與交割庫升貼水。區域價差大于升貼水帶來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內地企業有了本地出倉單的驅動,故而有了以上傳聞。
但雖然倉單出在內地,但是內地與華東的物流窗口是打開的,多頭接到內地倉單直接拉到港口不就可以了嗎,為什么會因為倉單出在內地而使得盤面承壓呢?南華研報分析認為,除非是沿海的大型烯烴廠,普通貿易商想在內陸接倉單再處理,并非是簡單的事情。所以只要內地出具倉單,盤面多頭就會出現比較明顯的接貨擔憂情緒.
這是從貿易角度對甲醇盤面異常疲軟一種解讀。那么從產業鏈利潤分配角度,對未來甲醇上行高度又有怎樣預期?幾個字:并非樂觀。
甲醇作為一種化工中間品,有著較強的上下邊界性,下邊界主要是成本,上邊界主要是下游產品的利潤,當然其中影響最大的是MTO。12月后,隨著甲醇價格的上漲,下游開始出現抵觸,二甲醚和MTBE持續都處于虧損狀態,MTO也出現了階段性虧損,導致價格漲到2300以上后逐步面臨壓力,而且烯烴(PP、PE)上漲到高位后,在12月中旬先于甲醇進入調整。
而烯烴本身2021年仍處于產能周期,需求也難有2020年的增速,供需上仍偏過剩,故很難承受高價甲醇。而近期需求端大家報以極高預期的常州富德三月的投產,在目前的MTO利潤之下能否兌現?要知道這套裝置當初停車就是因為利潤問題,自然不會選擇在一個復產即虧錢的時間點重啟。而05合約供應端炒點,目前進口縮量預期在1-3月,西南氣頭縮量期結束也在2-3月附近,西北投產壓力全面兌現期在2月,也就是供給端利多基本在3月份左右結束。從這個角度看05合約下半場確實不應報有過高期待,只能說且漲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