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紫菜風波
塑料紫菜指的是用塑料制作的紫菜。2017年2月末,幾段展現“塑料紫菜”的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視頻中有人稱幾個福建晉江企業產的紫菜是“塑料做的”,并表示紫菜嚼不爛,勸誡網友“別吃了”,引發一輪“紫菜風波”。
紫菜真的是黑塑料袋做的嗎?
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專家、食品安全博士鐘凱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對“視頻中的紫菜由塑料制作”予以否認。鐘博士表示,“視頻中的產品干時脆,遇水變軟,塑料并不吸水,所以它不可能由塑料制作。”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從造假成本和動機上予以辟謠,“紫菜本身不貴,用塑料袋造假沒利潤,造假動機不足。
盡管已經有專家出來實驗進行辟謠,但是塑料紫菜的不實言論還是在網上瘋傳。
兩個月后,謠言還傳到了臺灣。據臺媒報道,臺南市“議員”郭秀珠當天在“市政總”質詢時,指出有民眾在某大賣場購買到疑似出產自大陸的“塑料紫菜”,還當場放在水中測試。

what?
這波謠言也太大了。
倒霉的是誰?菜農。
《人民日報》3月份報道,受這些傳謠視頻影響,福建泉州的一位紫菜養殖戶家中15噸紫菜滯銷,直接經濟損失至少20萬元。
作為紫菜加工生產大市的晉江遭受的損失更大。就在造謠視頻曝光后,晉江差不多有65家紫菜公司的產品賣不動,批發價格則從每噸約8萬元直接降到3.5萬元,即便如此,菜農還不一定找得到收購企業。直接損失則達到了上億元。
真是謠言動動嘴,辟謠跑斷腿。
多家涉事紫菜企業負責人對新聞記者稱,他們從未生產過“塑膠紫菜”,但最近他們都接到過匿名電話,稱除非給錢,否則就繼續傳播“塑料紫菜”的視頻。
造謠可定罪
這次的傳謠事件,造成國內紫菜行業巨額損失,也引發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恐慌。視頻發布者王某祥承認,此舉只為勒索企業10萬元。近日,晉江法院一審判決,王某祥因犯敲詐勒索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10個月,處罰金3萬元。
現在網絡傳播越來越便利了,于是有許多不安好心的人在網絡傳謠,為了凈化網絡環境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只要不是言論傳播到一定的程度就能定罪。希望大家都可以和搜料小編一起做到不造謠、不傳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