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吹響塑料污染治理集結號
已有人閱讀此文 - -日前,在《“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的基礎上,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福建省生態環境廳共同印發《福建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近期福建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今年福建省要重點抓好推進生態省建設等九項工作,加快塑料污染治理成為重要抓手。一場針對塑料污染治理的全民行動在八閩大地吹響集結號。
提高認識 強化治理責任落實
作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創新實踐地,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將塑料污染治理作為生態省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實。
此次福建出臺《方案》要求,各地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深刻認識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意義。以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管理為重點,以塑料制品綠色化設計和替代性應用為支撐,以塑料垃圾收集轉運處置為抓手,以重點區域塑料垃圾專項清理整治為手段,系統推進塑料制品生產、使用、回收、處置全鏈條治理體系建設,實現塑料制品源頭減量、規范回收和科學利用。
《方案》特別提出,福建省將建立常態化工作推進機制,鐵腕治理。福建省發改委、生態環境廳將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塑料污染治理專項工作機制,把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年度實施計劃的重要工作。同時,福建還將開展塑料污染治理督促檢查聯合專項行動,調研指導推動各地工作方案制定、工作推進和監督執法情況,相關突出問題納入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對重點工作落實不到位,治理成效不顯著的地方進行通報。
源頭治理 開展多行業禁限塑
塑料污染是治理頑疾,近年來已上升為全社會焦點話題。外賣一次性塑料制品越用越多,快遞包裹塑料一層又一層,塑料廢棄物收集困難,這些存在多年的難題將成為福建省“十四五”期間塑料污染治理的重點。
為此,福建省圍繞塑料污染治理,在《方案》中提出一系列舉措。一是推動生產和使用環節源頭減量;二是做好替代產品產供需銜接;三是推動生產和使用環節源頭減量;四是完善塑料廢棄物處置利用體系;五是深化塑料垃圾專項清理整治;六是凝聚塑料污染共治共管的社會合力。同時,進一步健全替代產品標準體系,推行生物降解塑料標準,規范應用領域,明確降解條件和處置方式。
《方案》提出,力爭到2025年,形成有效運行的塑料污染治理機制,同時形成貫穿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回收利用、末端處置全鏈條的治理長效機制,推動白色污染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源頭減量力度顯著加強,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30萬個;全省農膜回收率達到85%,地膜殘留量實現零增長等。
產品替代 可降解塑料有作為
業內人士預計,“十四五”期間可降解塑料市場將以11.3%的年復合增速,到2025年實現500億元以上的收入規模。首創證券研報認為,目前國內可降解塑料有效產能合計僅約25萬噸,到2025年對應的可降解塑料市場空間缺口巨大,是典型藍海市場。
對于可降解塑料發展,福建省早已有所部署。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印發實施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對加強塑料污染治理作出總體部署。該“禁塑令”出臺后,作為傳統塑料替代產品的可降解塑料市場大幅度增長。2021年10月29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福建省“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規劃》提出,發展聚乳酸、聚羥基烷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生物基可降解塑料。
此次《方案》進一步提出,積極指導生物降解塑料生產企業對照國家標準,適時做好產品更新和生產調整,促進產業科學合理布局,推動塑料制替代品產業化、綠色化、規范化發展,引導生物降解塑料產業有序發展 。
據悉,福建省已經提出,到2022年底,全省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和沿海地區縣城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省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膠帶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