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泄9000元/噸!全國多地減產斷貨,超60種化工原料集體走跌!
已有人閱讀此文 - -3月下旬以來,受國內疫情爆發影響,全國多地實施高速公路管控封閉,造成多條干線不通,貨運、生產受阻等影響逐步傳導。據了解,全國多家化工廠臨時減產、停產,如渤海化學、沈陽化工、魯北化工等。
供應鏈斷裂,加上物流不通,各地需求低迷,俄烏局勢影響逐步消化,導致4月以來化工品價格高位下行。據數統計,自3月底以來至今,監測的108種化工品中,63種化工品集體下行,占比達58.33%。而上行產品僅33種,占比30.55%。
■碳酸鋰:4月18日報價470200元/噸,區間暴跌9800元/噸,跌幅2.04%;
■氫氧化鋰:4月18日報價473333元/噸,區間暴跌5333元/噸,跌幅1.11%;
■甘氨酸:4月18日報價23666元/噸,區間下行3166元/噸,跌幅11.80%;
■DMF:4月18日報價12225元/噸,區間下行2325元/噸,跌幅15.98%;
■丙二醇:4月18日報價12133元/噸,區間下行2000元/噸,跌幅14.15%;
■丙烯酸:4月18日報價13766元/噸,區間下行1533元/噸,跌幅10.15%;
■三聚氰胺:4月18日報價10466元/噸,區間下行1466元/噸,跌幅12.29%;
■丁二醇:4月18日報價26060元/噸,區間下行1210元/噸,跌幅4.44%;
■TDI:4月18日報價18450元/噸,區間下行1150元/噸,跌幅5.87%;
■順桿:4月18日11166元/噸,區間下行1066元/噸,跌幅8.72%……
俄烏沖突擾亂供給,通脹抬升風險蔓延!
近日,世界貿易組織發布報告認為,俄烏沖突推高全球范圍內食品和能源商品價格,特別是歐洲、非洲和中東地區農產品價格將受到明顯沖擊。
通脹抬升風險正在蔓延。僅從3月數據看,美國、法國、德國、土耳其、瑞典、羅馬尼亞、印度等國通貨膨脹率紛紛創下多年來新高,德國通脹數據甚至達到1990年兩德統一以來的最高值。
短期看,俄烏沖突持續引發大宗商品價格飛漲,是推升近期全球通脹的誘因,但真正的根源不止于此。國際清算銀行總經理奧古斯汀·卡斯滕斯近期以《通脹時代的回歸》為題發表演講指出,通貨膨脹在過去一年出人意料地急劇上升。他認為,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超常規政策使需求迅速反彈,且集中于商品部門,而供給側又無法快速跟進。俄烏沖突進一步擾亂了供給,大宗商品價格因而迅速飆升。有分析認為,當前通脹的根本原因,仍在于美西方主要經濟體的超寬松政策引起的貨幣超發。
高位下行信號釋放!全球掀起加息潮!
隨著全球經濟前景不明及通脹壓力加劇,抑制通貨膨脹成為各國頭等大事。
美國圣路易斯聯儲行長布拉德(James Bullard)周一表示,美國的通脹率“實在太高了”,美聯儲需要迅速采取行動,通過多次加息50基點,將利率在年底前提高到3.5%左右,并且不排除一次加息75基點的選項。
澳大利亞央行在周二公布的4月政策會議紀要中表示,前三個月的年度核心通脹可能高于其2-3%的目標。可能會提前其首次加息的時點。
加息信號的釋放無疑意味著化工品高位上行遇阻力,然而目前全球燃料短缺正在波及整個市場,供應商難以應對疫情后的消費激增,俄烏沖突進一步加劇了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