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聚丙烯和苯乙烯第一季度表觀需求似乎表明增速放緩
已有人閱讀此文 - -我們在這里必須小心。如果2020年的教訓有什么意義的話,那就是中國有能力以其經濟增長的速度震驚所有人,即使是在全球經濟放緩得多的背景下。
包括我在內,幾乎沒有人能想到,在去年3月那段黑暗的日子里,中國全年的GDP增長率最終會達到2.3%。
但去年的情況也表明,需要一種基于場景的方法。如果你是一家向中國出口石化產品的企業,而在去年3月,你對2020年剩余時間的預期只有一種,那就是前景黯淡,那么你的生產和銷售目標就大錯特錯了。
如果你沒有預料到中國石化產品的定價和進口量會反彈,你就會把錢留在桌上。現在有一種情況是,由于全球供應鏈危機限制了中國制成品的出口,并且由于地方去杠桿化,中國經濟陷入困境。
正如我從1月份以來一直強調的,我認為在構建今年剩余時間的下行產量和目標時,完全忽略2021年第一季度的同比數據比較是絕對重要的。在去年第一季度,中國的增長因為大流行而崩潰,所以2021年第一季度看起來總是好得多。去年第一季度,中國正處于疫情危機之中。
與此相關的是,將今年第一季度與2021年第四季度進行比較,當時經濟因成品出口激增而蓬勃發展。我們需要決定的是,這一強勁勢頭是否已經完全延續到今年,而證據表明情況并非如此。這里有一些相反的證據:
1,“根據公布的數據,與2020年的最后三個月相比,中國經濟在2021年第一季度僅增長了0.6%,而新修訂的2020年第四季度的GDP環比增長為3.2%,增速有所放緩本月初,《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寫道:不包括上一季度,這是十年來最慢的季度擴張速度。
2,與2020年第四季度相比,中國第一季度的聚丙烯(PP)視在需求(本地產量加上凈進口)下降了5%,為750萬噸,其中本地產量增長了4%,至660萬噸,但下降了41%。凈進口量僅為931,459噸。
3,苯乙烯單體(SM)的表觀需求下降了2%,至290萬噸。當地產量下降了1%,為210萬噸,凈進口下降6%,為461,835噸。
石化產品需求數據可以很好地替代任何經濟體的整體經濟狀況。
重點關注這兩種產品,因為它們的進口和本地生產與制成品的出口緊密相關,據說約有20%至30%的PP和SM進口被再出口作為個人防護設備,洗衣機,冰箱和消費類電子產品等
現在,讓我們對數據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找出這些數字可能會告訴我們有關今年余下時間的信息。
Netback的故事以及它對PP和經濟的評價
今年3月,中國的PP出口激增至257,178噸。這是迄今為止我們ICIS供求貿易數據所得出的每月最大單月出口總額。3月份的出口量比2月份增加了468%。
因此,顯然,這些非同尋常的3月出口數字在第一季度凈進口量環比下降41%中發揮了作用,因此需求也明顯增加。
出口增長是由于全球供應鏈危機(集裝箱貨運空間和半導體短缺)而導致的除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更好的凈回購的結果。這導致貿易商和本地生產商利用更好的凈回報,導致出口激增,進口也減少。與第一季度的凈進口(進口減去出口)相比,今年第一季度的進口量為130萬噸,比2020年第四季度減少31%。
關于網背鴻溝的另一種解釋是,歐洲等地區的供應比中國要緊得多。
由于需求強于預期以及大流行導致煉廠原料供應減少,歐洲供應緊張,而中國的產能今年將增加15%,至3,780萬噸/年。
但中國的PP生產在第一季度下降了1%。如果中國的增長勢頭從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完全延續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的定價會不會更高?
如果第一季度PP需求持續全年,這將使年度需求為30.10萬噸,比去年的3,290萬噸減少9%。這9%的下降將與2020年相比2019年的13%的需求增長相比。
如果第一季度的趨勢繼續下去,那么到2021年SM的年需求量將比去年下降5%,至1,160萬噸。與2019年相比,2020年的增長為18%。
我仍在思考2021年第一季度數據對全年PP和SM進口的影響。但我確信由于自給自足的提高,所需要的進口將大大低于2020年。
這篇文章證明了ICIS數據在幫助您跟蹤世界上最重要的石化產品市場方面的巨大價值。